夏日的一个夜晚,嘉兴路街道“楼下坐坐”环瑞虹共享会客厅里,美妆课老师巧巧一句“大家都很美了,可以去约会了,希望下季再见!”为“瑞虹友邻社青年夜校”首季画上轻快句点。十二周时光,四门课程,数位“瑞老师”默默付出,与72名学员共同编织了一段关于青春与邻里的奇妙叙事。这仅仅是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合伙人”志愿行动的一抹缩影——在这里,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正将个人专长转化为服务邻里的“副业”。
在瑞虹新城这片汇聚“三高”人群的国际化社区,居民对服务精细化的需求日益凸显。如何唤醒这一群体的自治热情?嘉兴路街道以“楼下坐坐”共享会客厅为基地,在街道党组织的推动下,通过专业社会组织“瑞邻社区营造发展中心”穿针引线,孕育出“社区合伙人”这一创新模式。不少党员主动加入其中,成为连接居民与社区的桥梁,让居民从公共服务的“消费者”蝶变为“共创者”。
“兴探计划”:让青年能人各展所长
“社区合伙人”计划首先瞄准社区中的“隐形高手”。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兴探计划”,一批散布在社区各个角落的青年能人达人被发掘聚合。
项目精心设计了20余种契合青年兴趣的社区“岗位”,瑞虹友邻社合伙人朱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她在庆阳居民区党总支支持下,联合玛格萝妮比萨屋推出《咖啡香里话党史》,将咖啡知识与党史故事结合,讲述革命年代党员在咖啡屋开展秘密工作的往事,还设计了党史问答赢咖啡的互动环节,让参与的居民在轻松氛围中加深对党史的了解,这场活动也成了“社区岗位”创新的好例子。
据悉,项目以“青年经纪人”视角构建培育体系,为每位能人建立专属档案,量身定制“一人一策”成长路径。经 “环瑞虹社区青年合伙人训练营” 孵化,这些青年能人不仅获得项目化“接单”能力,更逐步走上广阔舞台,有的成为街道 “明星合伙人”,有的甚至担任居民区党总支兼职副书记、居委兼职副主任等“第二梯队”职务,实现从社区参与者到治理引领者的跃升。
社群培育:从兴趣圈到治理圈
“社区合伙人”同样注重对在地青年社群的深度整合与培育。“瑞邻社造”作为专业“服务中枢”,以敏锐的洞察力梳理区域内散落的各类社群资源,通过有机联结与精准赋能,将这些原本独立的兴趣团体与基层治理需求紧密结合,为其注入持续生长的蓬勃动能。
“瑞虹跑联+”完成社会组织备案,成为社区活力符号;“嘉兴素人音乐社”让平凡生活有了动人旋律;“环瑞虹居家好物分享会”则将生活智慧沉淀为邻里温情。当街道需要推进文明创建、社区议事或志愿服务时,这些植根本土的社群即刻释放强大动员力与专业势能,高效助力基层治理。
副业价值:从为爱发电到多维共赢
“我们不吝于将政府主导的公共产品在地化过程操作成激发友邻信任生态的触媒。”正如发起者所言,“社区合伙人”的精髓在于三重转变:居民从评价者成为供给者,个人技能转化为高效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更与个人发展深度绑定。
这些“副业”不仅是热爱的延伸,更悄然拓宽着人生边界。当志愿服务与情绪价值、社会认同乃至潜在的本地创业机遇相融合,“为爱发电”便升华为可持续的“多赢”模式。瑞虹跑联的正式备案与“交个瑞友”栏目的品牌孵化,正是这一逻辑的生动实践。
社区治理的深化之道,在于真正激活居民的主体意识与自治能力。“社区合伙人”计划正将青年才智与社区需求编织成一张充满韧性的共治网络。当每个居民都能在社区中找到施展所长的“副业”坐标,基层治理便拥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编辑:曲姗姗
来源:区委社会工作部、嘉兴路街道党工委、瑞邻社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