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监狱 > 文章详情

高墙内的诗意盛夏,新荷诗会炙热回归!

转自:上海监狱 2025-08-27 19:21:21

高墙内的诗意盛夏

新荷诗会炙热回归

八月的午后,蝉鸣阵阵。时隔两年,作为提篮桥监狱文化改造活动“顶流”的“新荷”诗会重磅回归,今年诗会的主题定为“诗歌与人生”。这一刻,肃静的大厅里,诗歌正轻轻叩击每一颗渴望救赎的心。

更特别的是,这是百年提篮桥监狱迁入新址后首次举办诗会。它不仅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重建。

旧时光里读亲情

诗歌是温柔的起点

诗会在监狱“新岸”艺术团原创节目《旧时光》中温情启幕。一把吉他,数句朗诵,服刑人员承担舞台演员职责,低沉而真挚的嗓音,呈现歌曲与诗歌的流畅交织。“矿工诗人”陈年喜的诗作《儿子》,诠释着关于亲情的温柔底色。

歌声与诗句的融合或碰撞,让许多台下的人低下头,又缓缓抬起。那一刻,沉默比掌声更震耳。有人悄悄抹了下眼角……诗歌,就这样以最柔软的方式,打开一扇扇封闭的心门。

背向人间

却看见希望

随后,“山人行”诗社的老师先后登台,朗诵陈年喜的《芦花白了》与《炸裂志》。节奏铿锵,语言如锤,每一句都像重石落进静水,激起层层波澜。台下有人攥紧了手,有人微微点头。

诗会中特别设置合作朗诵环节。诗社老师与服刑人员共同演绎《新荷》诗刊为致敬陈年喜而创作的《背向人间》。声音交错,情感同频。那一刻,没有身份的差异,只有诗歌的共鸣。 

“矿工诗人”分享

用诗歌凿穿黑暗

“矿工诗人”陈年喜登场,将现场推向高潮。他从矿工岁月讲起,谈到如何在地下五百米的黑暗中写诗,又如何因伤病转换轨道,却从未放下笔杆。“诗歌不能代替生活,但它能照亮生活。”  

互动环节,多名服刑人员举手提问:“怎样在人生困境中坚持写诗读诗?”“如何用文字的力量面对漫长的刑期?” ……陈年喜一句一句回应,没有空话,只有真实走过的人生历练。

老朋友李明洁“到访”

坚持十年的诗教守望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明洁,是《新荷》诗刊和“新荷”诗会的老朋友。十余年来,李教授以诗为媒,投身大墙诗教,传递温暖与智慧。这一次,她依旧幽默犀利——点评《新荷》诗刊的作品不绕弯子,分享生活洞察时金句频出,充满温度与力量。

“诗歌与人生”这个看似宏大的主题,被拆解为陈年喜、李明洁等对于生活的细微解读。在与现场观众互动中,他们用思想的火花为服刑人员提供了对于诗歌与人生的丰厚滋养。

诗会落幕,诗歌带来的感动和力量正在高墙内滋养。在监狱这个看似与诗最遥远的地方,诗歌却成为最真诚的沟通方式。它让每一个曾经迷失的浪子,终于听见自己的声音——沉重却真实,压抑却渴望光。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帮教志愿者与老病残罪犯围坐一起,畅谈阅读带来的生命感悟

2、【心理咨询师手记】从自杀高危到主动改造:一只猫打开他的心扉……

3、@罪犯亲属、监护人:上海监狱2025年9月会见日安排,请查收!

编辑:汤颖杰

供稿:提篮桥监狱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