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暑期最后一周连续加开,“疯狂恐龙周”夜场活动精彩不断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8-27 18:15:10

这个暑假,作为沪上热门大展,上海自然博物馆内的“恐龙世界”受到了众多游客的喜爱,正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上海的多元魅力,成为亲子游、文化游的重要地标。

自“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亮相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回馈广大观众的支持与喜爱,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在暑期最后一周每天加开“疯狂恐龙周”夜场,科普讲座、科学表演、主题电影、夜场集市等一系列精彩活动轮番登场。8月26日晚,首场“疯狂恐龙周”夜场活动举行,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场近距离学习恐龙知识、感受科学魅力的沉浸式体验。

“模式标本到底有多珍贵?”“恐龙胚胎、羽毛、皮膜也能变成化石?”“恐龙真的没有灭绝?”这些疑问都能在中国恐龙大展里找到答案。当晚,在自然博物馆B2中庭陈列的三具中国巨型恐龙骨架旁,上海科技馆馆长、中国恐龙大展总策展人倪闽景倾情介绍了中国恐龙研究史上的重磅化石发现,观众们仿佛跟着倪馆长一起跨越时空,见证了恐龙家族亿年的兴衰演变,感受了科学探索的魅力与意义。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现场解说时说:“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三叠纪的恐龙,只发现了三叠纪恐龙的脚印,只有两块。大家不要看是非常简单的一个恐龙脚印,全中国只有两块,发现了三叠纪的恐龙脚印,等会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这个说明我们有三叠纪恐龙的。”

在“自然之窗”主题区,上海地震局带来的科普剧《房屋抗震大作战》为观众展示了奇特的共振现象,科普了必备的应急避险知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带来的实验《药蕴乾坤,键启生机》,展示“过氧键”在不同条件下的功能差异,彰显从基础研究到生命拯救的科技力量。上海市宇航学会等单位带来的节目《太空舞蹈,卫星太空姿态趣味科普》通过航天科学实验与航天科技互动体验,揭开航天器在太空中调整姿态的秘密。上海纺织博物馆带来的实验《真假桑蚕丝》,通过明星和纺织专家的偶遇交流,科普蚕丝纤维的科学知识和鉴别实验演示。这些寓教于乐的科普方式,让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B2中庭的“恐龙夜市”热闹非凡,观众可以亲手制作可爱的恐龙毛毡冰箱贴、纸艺立体恐龙,用自己的双手赋予这些史前生物新的生命;还能体验金银器錾刻工艺复刻古生物,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的奇妙碰撞;或是参与“恐龙影子长卷画”公共艺术创作,留下与自博的共同回忆。

小观众说:“我在做恐龙骨骼的一个冰箱贴,我用紫色的毛去戳进这里面。现在是第一次做。”

家长说:“他从小都很喜欢这个东西,让小孩子多接触一些大自然,多接触一下,总归学习多点知识也是好的呀。”

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副主任张雪容说:“这个集市是我们挑选了历年小朋友特别喜欢的一些活动,比如这个恐龙的彩色脸绘,还有我们的影子画像,就是每年都是小朋友就是特别追捧的。但是这一次是一周连续,每一天就是延时开放场馆,会有这个恐龙套票给提供给大家,就是进来也比较方便。”

在四维影院里,恐龙主题电影《寻梦巨龙》《会飞的恐龙》《巨龙王国》正在火热展映。影片将最新科学发现和光影技术相结合,通过逼真的画面和震撼的音效,让观众仿若置身于充满神秘与传奇的恐龙时代。

据悉,8月26日至29日,上海自然博物馆延长开放至19:00,8月30日延长开放至20:00。在此期间,馆方通过科普讲座、科学表演、主题电影、夜场集市等形式,为观众带来一场场好看好玩的恐龙狂欢盛典,为他们的夜生活增添了科学文化内涵,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科学与艺术的种子,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热情。

(资料来自:上海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