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崇明 > 文章详情

崇明土布纺织技艺亮相新疆!

转自:上海崇明 2025-08-27 15:56:52

日前,2025“新疆是个好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援疆主题展示活动在新疆和田地区开幕。作为上海崇明区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崇明土布纺织技艺”惊艳亮相活动现场,其展出的绣有民族头像的土布挂画、寓意吉祥的“囍”布艺品系列等作品,凭借精湛的工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审美价值,赢得了现场观众、专家及参展同仁的一致好评,成为本次活动中一道亮眼的文化风景线。

活动现场,土布展区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几幅绣有民族头像的土布挂画。作品以质朴的土布为底,采用崇明传统刺绣技法,将民族服饰的形象细腻呈现——从各异的民族服饰纹样,到生动的面部神态,每一处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据现场负责展示的非遗传承人周勤介绍,民族头像挂画的创作耗时近一年,光是前期设计民族头像造型就花费了3个多月,后期刺绣更是需要屏息凝神,一针一线确保纹样精准、色彩和谐。

“土布本身有独特的纹理,刺绣时要顺着布纹走针,才能让图案更贴合布料,呈现出自然的质感。”周勤一边向观众演示基础刺绣针法,一边讲解道,“将民族头像汇聚在一幅幅土布上,既体现了我们对各民族文化的尊重,也想用这种传统的手艺,传递‘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

除了极具文化意义的民族头像挂画,现场展出的“囍”布艺品系列同样人气高涨。这套作品涵盖了土布刺绣喜字枕、喜字旗袍、喜字手包、喜字围巾等多个品类,配色以经典的红、蓝、白、黄为主,既保留了崇明土布的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设计,吸引了不少参展观众驻足拍照。

据了解,崇明土布纺织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是当地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智慧结晶。这项技艺以棉花为原料,历经轧花、弹花、纺纱、浆纱、织布、染色、刺绣等数十道复杂工序,每一步都需手艺人倾注耐心与匠心。此次崇明土布亮相全国非遗展览,不仅是对这门古老技艺的活态展示,更是一次让非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贴近现代生活的重要尝试。

记者:柯海昕

编辑:焦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