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东镇徐路村的百年老街周边,活跃着一批新就业群体:他们是奔波的集卡司机、忙碌的集装箱修理工、风雨无阻的外卖骑手、“烟火气”里的小餐饮店主……这部分人群居无定所,享受不到工伤、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镇人大代表积极履职,探索建立起长效服务机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人大代表积极推动设立“个体工商户联合登记点”,为因租金贵、场地难找而无法规范经营的小本生意经营者打通登记注册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代表们联合物流协会,推动建设企业内部加油数字监管平台,提升服务效能。并依托“民主民意议事平台”,定期召开“‘新’语心声议事会”,通过微网格深入收集新就业群体诉求,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徐路村毗邻外高桥港区物流产业园,新就业群体占比高。针对集卡司机等群体集中反映的“吃饭难、喝水难、洗澡难、休息难、购物难”问题,代表们深入调研,积极建言。
镇人大代表李雄伟告诉记者,在代表们的不懈推动下,“高东镇集卡司机党群服务点”应运而生。这里不仅解决了集卡司机基本的餐饮、洗浴、修理需求,还提供了公益性共享休息室、热水、便民医药箱、爱心雨伞、Wi-Fi、电脑、ETC维修重置、共享充电宝等全方位服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司机之家”和“骑手驿站”。
“服务点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情感纽带。我们依托此阵地,组织开展送关怀、解需求活动,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李雄伟说。
今年以来,代表们还利用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熟悉社情的优势,鼓励并引导其中的党员担当徐路村“微网格”网格员或兼职网格员。积极组织新就业群体参与每周二、周五的村志愿公益活动,在“文明出行 从我做起”“环境卫生 你我共护”等主题活动中贡献力量,实现从“被服务者”到“服务者、治理者”的转变,共同建设“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
针对徐路老街小餐饮等治理难题,代表们积极推动“疏堵结合”,联合多部门创新实施小餐饮备案管理制,100%完成“便民饮食临时备案公示卡”挂牌,规范经营的同时保障民生需求。代表活动还紧密结合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反诈宣传,邀请新就业群体共同参与,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如今,越来越多的集卡司机、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人员,从服务的受益者变成了村庄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志愿精神在“新”“老”群体间传递交融。
从聚焦痛点调研,到搭建平台倾听,再到推动建设“暖心港湾”,最后引导反哺治理,高东镇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新”动能。这不仅是人大代表的履职答卷,更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鲜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