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无名路的“顽疾”和暴雨倒灌的烦忧,都破解了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8-27 11:28:19

在位于控江路1670弄小区朝南的人行通道前,鞍山一村第三居民区社区居民何龙妹阿姨又一次犯了难:斑驳围墙夹缝中,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如同冰冷的关卡,狭窄的开口让老人们的轮椅寸步难行。“去新华医院看病,这条路绕不过去,”她眉头紧锁,“一下雨更糟,污水漫上来,脚都没地方踩。”这条没有名字、没有“管家”的小路,成了她和周边居民心头多年的刺……

不远处的鞍山四村,也有一场危机在暴雨中降临。“暴雨那天家里进了水,我和丈夫都已经七十多岁了,两人在家真的很着急。”鞍山四村第三居民区社区居民刘燕鸣阿姨回忆起今夏暴雨极端天气的遭遇,仍心有余悸。因瞬时雨量较大、鞍山片区地势较低,9个小区787户居民家中受暴雨影响,并引起了20余起暴雨相关的12345工单。

“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最直接、最便捷、最快速的“民生线”,也是直接反映群众满意与否的“晴雨表”“体温计”。在四平路街道,一条无名路的困境与重生,一场暴雨后的反思与行动,映射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答题”。街道直面群众诉求,推动疑难工单高效解决,实实在在解民忧、暖民心。

如何把无名路的“顽疾”

变成“民心工程”

“一到雨水天气,这条家门口的小路就会积水、污水横流,路一被淹,这下连出门看病都难了。”居民代表何龙妹阿姨满脸愁容地说到。据了解,这条无名道路此前由于权责不清、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道路雨污问题久拖不决,给市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对此,街道决定用党建引领破题,根治顽疾,主动承担起牵头责任,各部门协同配合,加快打造一条人民满意的‘畅心路’。这面鲜红的党旗成为了热线工单解决的重要转机。

面对权责不清的僵局,四平路街道第二网格——紫荆网格以党建为引擎,果断“吹哨”,通过党建引领,联合同济科技园、凤凰大厦物业、紫荆广场物业、小区物业一起开联席会议,对无名路进行升级化改造。“‘美丽家园’建设就是契机。”鞍山一村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华谈到。

据悉,困扰居民多年的顽疾,终于被纳入改造蓝图——更换地下污水管与雨水井、重铺沥青路面解决积水堵塞;相关物业分段修缮加固围墙;最后,更换铁门美化环境,打造一条崭新的便民“初心巷”

怎样做到“未雨绸缪”

避免暴雨倒灌?

今夏暴雨频频,极端天气令鞍山片区老旧基础设施遭受了严峻考验。仅仅依靠“上排下堵”的应急强排不够,更要治本。鞍山四村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侯巍深有感触:“街道虽联合水务、物业紧急摸排积水点、架设强排泵,但关键还在于小区内部管网的‘毛细血管’是否畅通。”

面对居民们的烦忧苦恼,一场针对“城市里子”的升级战已然打响。街道层面,着力构建极端天气预警与应急响应闭环。更深远的变革则在源头——四平物业党支部书记方萍透露,在区建管委牵头下,针对鞍山片区多个积水小区的管网改造工程正在加速推进。“要让雨水有畅排的‘出路’,居民才有安心的‘退路’。”方萍说。

“12345”市民服务热线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

两起工单,折射基层治理的普遍挑战:责任模糊地带如何厘清?突发灾害风险如何前置防范?

干部多跑腿,群众才能少烦心。街道方面表示,要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排查,利用“多格合一”机制整合资源,对高频顽症“未诉先办”。尤其对“一人多诉、多人一诉”的焦点问题,必须深挖根源,压实责任链条,将应急之策固化为长效之制

从无名路“初心巷”的共建蓝图,到暴雨后紧锣密鼓的管网改造,四平路街道以党建为轴,正努力缝合基层治理的“断裂带”。当基层党组织成为“破题第一哨”,当干部脚步丈量民情,“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才能真正从“投诉通道”变为“信任纽带”,让人民城市的底色,在每一条背街小巷、每一场风雨考验中愈发鲜亮。

文字 | 宋玥

编辑 | 奚宇轩

图片由四平路街道城运中心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