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房可圆 > 文章详情

满意物业 | 800辆车一晚挪位、5800平方米沥青10小时完工

转自:房可圆 2025-08-27 09:05:09

位于徐汇区徐家汇街道的玉兰花苑,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年房龄的混合型老旧小区。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为期一年的“三旧”变“三新”改造工程让这里焕发出新生机——5栋楼的外立面重新粉饰一新,5800平方米的沥青路面平整宽阔,2100平方米的中心绿地生机盎然,就连地下室漏水、屋顶坠物等安全隐患也一一消除。

2025年8月,即将迎来工程质量检查的小区里,无论是810户常住居民,还是居委会、业委会、物业这“三驾马车”,都透着一股踏实与自信。这份自信,来自“书记牵头、事事讨论”的扎实准备,来自“三驾马车”各司其职的高效协作,更来自居民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真心认同。

玉兰花苑

一呼百应的“领头雁”,把工作做在争议前

“工程开始前,我天天睡不着觉,担心万一居民不满意怎么办?万一工程质量有问题怎么办?小区出租率达到60%,怎么协调业主和租户统一意见?”原潘家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瑾回忆道。为了摸透改造的“门道”,她常常到附近正在施工的小区“偷师”,将别人遇到的问题一条条详细记录下来,回来后与“三驾马车”反复推演,做足了准备。

事实证明,这些问题能在一年时间内全部得到解决,关键就在于“书记牵头、事事讨论”。公正、公开、透明,这是朱瑾推进改造工作的第一秘诀。在施工推进的一年里,居委会以书面征询形式召开了10次业主大会,将改造方案、排水管道更换、门禁系统使用管理、预算明细、施工周期等所有事项都毫无保留地摊开讲解。

“有居民问‘地下室漏水能不能修’,我们当场联系设计方测算;有人担心‘地砖颜色太丑’,我们就做了三个样板墙,让大家投票选。”业委会收集了五十多条居民意见,朱瑾都分类汇总,在每周例会上与设计方、施工队进行讨论。

玉兰花苑“三旧”变“三新”改造工程例会

施工前,“三驾马车”明确了工作职责,让协作更加高效。在朱瑾的牵头下,居委会负责凝聚人心,小区每栋楼都建立了“居委信息发布群”,通过“多格合一”模式,每个群都有居委会工作人员,及时回应居民在群里的提问。居委会还特意聘请了两位居民“监督员”,一位有工程背景,紧盯施工规范;一位是社区“老娘舅”,协助居委会安抚居民情绪。

物业经理兰伟民负责全程盯质量,从外墙涂料配比到地下管线铺设,常常能见到他戴着安全帽在工地转。业委会主任则当起大管家,一边收集居民动态意见并调整方案,一边盘资金,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都是把小区当自家的人,就想实实在在为大家做点事。”朱瑾说道。

“三驾马车”协同发力,10小时抢铺5800平方米沥青路

在玉兰花苑的众多改造项目中,铺沥青那天让居民们印象深刻。

从清晨6点到下午4点,短短10个小时里,5800平方米的小区路面全部铺上了崭新的沥青,成了“三驾马车”协同治理的经典案例。

“必须赶在梅雨季前完工,不然沥青质量会受影响。”朱瑾提前在“居委信息发布群”里发通知,告知小区里500辆机动车要挪到周边空地,300多辆非机动车由施工队和物业一起搬到临时停放点。居民们看到通知后,积极配合,纷纷行动起来。施工前一晚,她拿着小喇叭在小区里来回走,提醒居民。

铺设沥青

施工当天,朱瑾站在小区门口迎接施工作业车辆进场,物业团队在场疏导交通,业委会成员在各楼栋间巡查,确保没有车辆滞留。“书记说‘不铺完,谁都不准回家’,我们真的做到了。”兰伟民笑着说。

这样的协作贯穿改造全程。验收时,“三驾马车”带着居民监督员从顶楼一层层往下查,发现外墙有块涂料颜色不均,立刻拍给施工队整改;看到楼道地砖有缝隙,要求重新铺设。前前后后验收了4趟,直到所有人都点头才算完。

玉兰花苑“三旧”变“三新”改造工程验收会议

民生工程暖到心坎里,居民的心也齐了

如今,走进玉兰花苑,变化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外墙不再是斑驳的马赛克,米白色涂料在阳光下柔和雅致;楼道里,残缺的墙砖换成了浅灰色瓷砖,水磨石地面防滑耐磨,公灯换成了节能LED灯;5处非机动车棚焕然一新,新安装的120个充电桩解决了“飞线充电”的隐患;垃圾库房和保安岗亭重新设计,物业办公楼里还设了“三驾马车”合署办公点,居民办事更方便。

玉兰花苑

“三旧”变“三新”并不是终点。在改造之余,“三驾马车”还开始琢磨起了长效管理。他们借着改造屋顶的契机,在屋顶加装光伏板,每年还能为小区带来一笔额外的收入;推行一体化门禁系统,提升小区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朱瑾感慨地说:“改造最大的收获不是房子变新了,而是居民的心齐了。”如今的玉兰花苑,不仅环境焕然一新,居民之间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