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浦东高校开启“热力四射”迎新季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8-26 18:33:20


酷暑难当的八月,也是“热力四射”的迎新季。随着2025级“小萌新”的陆续报到,浦东高校的校园也开始热闹起来。

上海中医药大学

最热的天最暖的心

8月24日,39.1摄氏度的高温创下了今夏上海高温纪录,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园里“热气腾腾”,1024名怀揣医学理想的2025级本科新生集中报到,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



防暑降温成为高温天报到日的关键词。上中医提前发布数字化迎新指南,开通移动端和PC端迎新系统,便于新生提前查询、了解自己的学号和宿舍等信息。学校专设了地铁站和校区间的往返接驳车辆,让新生报到的“最后一公里”更舒适便捷。上中医为每位新生准备了防暑套装,以及一份“本草盲袋”——里面有萌萌的中药玩偶、实用的艾草锤、芳香辟秽的香囊。报到现场,大麦茶(热饮)和绿豆薏米汤(冷饮)暖心又解暑。



烈日下,204名“杏会”志愿者热情为新生作指示引导、答疑解惑,汗流浃背地帮他们搬运行李。在志愿者的陪伴下,新生独立完成了报到、办理入住、搬运行李、整理宿舍等事宜。这一延续多年的传统,既是上中医为新生精心设计的“成人礼”,也是培养新生自主能力的第一课。


陪伴孩子前来的家长则在休息区开启了一场中医药文化之旅。他们拿着校方发放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免费参观券,直观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通过学校基于中医学理论自主研发的“常享康”健康服务平台评估健康状态,体验AI舌诊、体质辨识等数字化中医药服务,现场还有学生志愿者提供专业的推拿服务。



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千余名上中医新生提笔写下致未来自己的一封信,以墨香封缄梦想,用信笺丈量未来。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他们还将参加涵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校情校史、专业认知、新生适应、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上海纽约大学

本科新生数创新高


“六年级时,我的中文老师第一次在课堂提到上纽大,从那时起,它就成为我的梦校,我希望未来能够修读国际贸易。” 8月25日,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罗南·马科夫斯基(Ronan Markowski)在上海纽约大学前滩校园体育馆里,和6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2025级新生一同参加了本科生开学典礼,并用中文发言完成了自己在梦校的“第一课”。


这也是上纽大建校至今人数最多的一届本科新生。校长童世骏在致辞中强调,上纽大在中美合作办学格局中具有独特角色,肩负独特使命,是一所不断践行创新教育理念的年轻学府。他勉励新生们勇于走出课堂与书本,充分利用上海、纽约乃至世界各地的学习资源,“以好奇为指引,以责任为根基”,真正做到“以世界为课堂”。



上纽大常务副校长暨美方校长雷蒙则分享了上纽大生活的“秘诀”,他寄语新生:“既要下定决心每天突破自我,也要学会在多元环境中理性论辩、求同存异”,在负面情绪中保持定力,以善意揣人之心,以倾听化解隔阂,并锻造自己的“消极感受力”。



“几个月前,我和你们一样,选择了加入上海纽约大学。愿这段共同的旅程,在未来四年,为我们开启成长、探索与深厚情谊的大门。”即将在九月正式履新上纽大教务长的吴蓓教授回忆起自己数十年前从上海远赴美国求学的经历,强调求学与治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关系的建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良师益友的引领。


来自浙江的新生张可钦将迎来两位美国室友。她计划根据开学典礼上导师们的建议,每天坚持用两小时,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用非母语交流;以及大胆地去尝试自己不擅长、甚至可能做得不够理想的事。 来自上海的新生孙怡琳则在诸多迎新活动中找到了归属感:“这是适合我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成为任何人,可以去自由探索,没有人会限制你的发展。”


本周上纽大将举行为期六天的“麒麟汇”迎新周。2025级新生将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通过趣味活动、校园探索、跨文化交流、“麒麟论坛”、“麒麟庆典”等环节,逐步探索、融入这座多元、开放、充满活力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