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 TEACHING
在你休息充电之时,一个潜伏在香甜鼾声中的“健康杀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可能正悄然偷走您的睡眠质量,影响假期状态,甚至埋下长期健康隐患。
1
什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简单说,就是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气流减弱的情况,每次暂停可能持续几秒到几十秒,一晚甚至会发生数十次。最常见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因咽喉部肌肉松弛、扁桃体肥大等导致气道狭窄或堵塞,就像睡觉时“被自己的喉咙堵住了气”
2
假期为什么更需要警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1.作息紊乱,睡眠结构易崩塌
假期易晚睡晚起、昼夜颠倒,打乱的生物钟会加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夜间呼吸紊乱和缺氧
2.饮食放纵,体重悄然攀升
聚会宵夜、高糖冷饮增多,活动量可能减少,肥胖(尤其颈部和腹部肥胖)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最重要的可逆危险因素
3.忽视“鼾声”,错失预警信号
很多人误以为“打鼾=睡得香”。殊不知,响亮、不规律、时断时续的鼾声,特别是伴有呼吸暂停(憋气十几秒后大口喘气),正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最典型的警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危害远超“睡不好”!
1.短期困扰
晨起头痛口干
日间极度困倦
情绪波动
2.长期健康风险(权威共识)
1)心血管系统
显著增加高血压(尤其难治性)、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心房颤动等风险。
2)代谢系统
诱发或加重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
3)神经系统
损害认知功能,增加焦虑、抑郁及痴呆风险。
4)意外风险
日间嗜睡显著增加驾车和工作事故风险。
症状显现影响假期目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白天嗜睡、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烦躁,会严重影响暑期学习计划、工作效率、旅行体验和亲子时光。
❗❗儿童青少年:影响生长发育、颌面发育(腺样体面容)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
❗❗女性需特别注意:女性症状可能更不典型(如失眠、疲劳而非响亮鼾声),妊娠期和绝经后风险显著升高,危害母婴健康。
如何改善睡眠呼吸暂停呢?
1
自我/家人观察 (在家就能做)
①是否有响亮、不均匀的打鼾?
②是否被观察到睡眠中有呼吸暂停(憋气)或憋醒?
③是否夜尿增多?
④是否无论睡多久,醒来仍感疲惫不堪?
⑤是否白天难以抑制的嗜睡或精力不足?
⑥是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晨起头痛口干、情绪易怒?
≥2项“是” (尤其打鼾+呼吸暂停/嗜睡),强烈建议就医评估!
2
利用筛查工具 (初筛参考)
STOP-Bang问卷:评估打鼾、疲倦、观察到的呼吸暂停、高血压、BMI、年龄、颈围、性别。
3
及时就医诊断
1.首选科室:耳鼻喉科(部分医院设有睡眠呼吸科也可就诊)
2.诊断“金标准”: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睡眠监测可以全面记录睡眠相关生理信号,患者可以回家自行完成,无需留院整夜观察
3.气道梗阻评估常见检查: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副鼻窦CT检查等
❗❗假期时间相对宽裕,是关注睡眠、识别风险、进行专业评估和启动治疗的绝佳时机。
预防与管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1.规律作息,保证睡眠时长
固定入睡起床时间,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
2、健康饮食,控制体重
均衡饮食,减少高脂高糖,控制晚餐份量。减重是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最有效的可逆措施之一!
3、坚持适度运动
选择喜欢的方式(游泳、快走、瑜伽等),每周坚持。有助于减重和改善睡眠。
4、侧卧位睡眠
对部分患者(尤其仰卧位加重者)有效。可尝试在睡衣背部缝网球或使用侧睡枕。
5、戒烟限酒,慎用镇静药
烟酒加重气道问题;某些安眠药可能抑制呼吸。
6、专业治疗是关键
对于有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小儿腺样体肥大、成人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堵塞后鼻孔、扁桃体肥大、舌根肥厚等上气道梗阻,首选手术治疗。暑期是学生接受手术干预的好时机。
撰稿 | 吴家迎
审稿 | 俞黎 龚仕奇 徐雯莉
图片 | 豆包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