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惠民科普直通车”
第六期“全国科普月”专线
(9-10月)活动发布
小贴士
(请大家一定要仔细看一下哦!)
◆“惠民科普直通车”是上海市科协的公益性配送活动,免费场次由市科协及相关单位给予支持。
◆ 请仔细阅读活动形式、内容、建议受众等相关要求,确保做好相应组织工作,以免影响活动效果。
◆ 为保证活动的有效组织,本次直通车只面向全市各区科协和街镇(乡)的科普工作负责人开通预约,不接受市民个人预约。
◆ 由于活动场次有限,每个账号仅可预约1场活动,请勿多选。
◆ 活动选取成功后,会有专人与您联系。请配合做好观众组织以及场地安排工作。
◆ 如专家因时间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活动无法按期开展的,我们会给您更换其他同类主题的活动。
◆ 本期活动开展截止时间:10月31日。
◆ 活动咨询: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
贺老师 电话:53822040-20107
预约方式
扫描上方社区书院小程序
进行活动预约
预约时间
8月28日9:00—17:00
免费活动
1.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普讲师团——“老年性失智的可能病因——脑积水及相关疾病鉴别诊断”
● 形式:科普讲座
● 费用:免费(上海市科协专项支持)
● 可预约场次:1场
● 活动人数:不限
● 场地要求:室内场地+多媒体设备
● 活动对象:社区居民
专家介绍:
曹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上海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脑积水”专病门诊主诊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学博士,《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委兼学术委员会秘书,九三学社浦东区委青工委主任,九三学社上海市委青工委副主任。
活动介绍:
当父母出现记性差、走路不稳、容易尿裤子,我们常常心痛地认为这是无法抗拒的“老年痴呆”。但您是否知道,有一类被称为 “可逆性痴呆” 的疾病,正隐藏在这些症状背后?正常压力性脑积水(NPH),就是一种可以通过手术有效治疗、让老人重获生活质量的疾病。然而,它极易被误诊、漏诊,从而错失治疗良机。本次科普报告,我们将用最通俗的语言,为您揭开NPH的神秘面纱:• 告诉您如何识别不是普通“老年痴呆”的蛛丝马迹。• 讲解医生是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把它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区别开来。• 分享真实案例,带给您“治疗有望”的信心与方向。带您走出误区,用知识守护家人的健康与尊严。我们期待您的到来,共同学习如何为爱“辨”真伪。
2.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普讲师团——“抗衰起跑线:皮肤保湿全龄守护”
● 形式:科普讲座
● 费用:免费(上海市科协专项支持)
● 可预约场次:1场
● 活动人数:不限
● 场地要求:室内场地+多媒体设备
● 活动对象:社区居民
专家介绍:
强燕,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八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性病、皮肤肿瘤,主编/副主编《痤疮》、《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临床手册》、《中西医结合诊治湿疹》等专著。
活动介绍:
一次性串联《保湿润肤类产品应用指导专家共识(2023版)》、等11部国内外最新权威指南的精髓,向大众科普皮肤保湿的重要性——保湿不是美容加分项,而是维持角质层“砖-墙”屏障完整、阻断敏感肌、玫瑰痤疮、痤疮、老特应性皮炎、皮肤瘙痒等数十种皮肤病复发的核心治疗环节。讲座将逐一拆解皮肤屏障功能、皮肤保湿产品成分解析、全龄人群保湿产品选择、日常保湿方法和误区,帮助大众提升皮肤健康素养,重塑皮肤屏障,赋能健康肌肤——让医学共识引领日常护肤的科学升级!
3.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普讲师团——“御医黄元御教我们运脾胃祛百病”
● 形式:科普讲座
● 费用:免费(上海市科协专项支持)
● 可预约场次:1场
● 活动人数:不限
● 场地要求:室内场地+多媒体设备
● 活动对象:社区居民
专家介绍:
孙明瑜,医学博士,药学博士后,上海东方大讲堂讲师,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医疗卫生专委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活动介绍:
黄元御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褒奖其学识,亲书“仁道药济”概括其一生。黄师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黄药师”、“一代宗师”,远播海内外。孙明瑜教授为黄元御学术流派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和海派流派持有人,系统传承黄元御学术思想,尤其擅长运用“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对于内科各系统疾病的治疗及养生智慧。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报告主要与大家分享运用黄氏理论补益中气,健运脾胃,能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4.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普讲师团——“口腔健康无小事,合理用药要知晓”
● 形式:科普讲座
● 费用:免费(上海市科协专项支持)
● 可预约场次:1场
● 活动人数:不限
● 场地要求:室内场地+多媒体设备
● 活动对象:社区居民
专家介绍:
王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学博士、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宝山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宝山区委委员。
活动介绍: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是保证生活质量和预防多种疾病的重要基础。口腔疾病一般进展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因此不易察觉。如果不能及时检查和干预,往往会逐渐加重,甚至影响全身健康。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但在日常护理和用药方面仍存在不少误区。部分人群缺乏预防意识,容易忽视日常保健,在不经意间养成不良习惯。在口腔用药方面,随意用药、滥用药物等现象也较为普遍,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带来副作用。预防是口腔健康管理的根本,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有效减少疾病发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此同时,药物治疗在口腔疾病防控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药物,可以控制病情进展,减轻不适,并促进恢复,而不当使用则可能导致疗效不佳甚至引发新的问题。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用药更要格外谨慎,应在专业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和调整。坚持预防与合理用药,不仅能有效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还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达到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的目标。
5.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普讲师团——“膝关节常见退变性疾病及运动损伤的自我诊治与保健”
● 形式:科普讲座
● 费用:免费(上海市科协专项支持)
● 可预约场次:1场
● 活动人数:不限
● 场地要求:室内场地+多媒体设备
● 活动对象:社区居民
专家介绍:
董士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博士,九三学社社员。
活动介绍:
每个人都会遇到膝关节疼痛,膝关节退变(劳损、老化)或运动损伤也会引起膝关节疼痛,因此,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膝关节常见病多发病的知识储备,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和及时诊治,从而实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最终达到保护膝关节的目的。本节内容将介绍多种膝关节常见病、多发病的自我诊断知识及保健方法。
6.“科技创客——太阳能探测车制作”
● 形式:科学DIY
● 费用:免费(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
● 可供预约场次:2场
● 参与人数:20人
● 场地要求:室内场地+多媒体设备
● 参与对象:小学高年级至初中低年级学生
活动介绍:
介绍目前能源的种类以及能源的优缺点及清洁能源的利用。在老师的辅导下,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台利用太阳能可以实现位移的太阳能探测车,学到太阳能与机械能之间转换的知识,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升科学素质。
7.“机器人创客——两足拉车机器人”
● 形式:科学DIY
● 费用:免费(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
● 可供预约场次:2场
● 活动人数:20人
● 场地要求:室内场地+多媒体设备
● 参与对象:小学高年级至初中低年级学生
活动介绍:
通过详细的讲解机器人的构思设计,手工拼装主结构配合齿轮电机传动的机器人拉小车的作品。基于“学中做,做中学,创中新,新中创”的教学理论,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大家亲自动手做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拥有一个能动的“两足拉车机器人”伙伴。
8.“趣味编程体验活动/机器人体验课活动”
● 形式:科学DIY
● 费用:免费(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
● 可供预约场次:2场
● 参与人数:30人
● 场地要求:室内场地+多媒体设备
● 建议受众:6-10岁青少年
活动内容:两个主题二选一
1.趣味编程体验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运用机器人、精美绘本、编程指令卡完成闯关关卡,由浅入深地理解编程操作。让孩子在实物编程活动中手脑并用,锻炼幼儿的抽象、归纳、分解、评估等编程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编程思维的兴趣。
2.机器人体验课活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机器人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这些组件在机器人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亲身体验到机器人技术的魅力,为他们后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机器人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
9.“飞翔的梦想:从神话到现实”
● 形式:科学DIY
● 费用:免费(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
● 可供预约场次:1场
● 参与人数:20人
● 场地要求:室内场地+多媒体设备
● 建议受众:小学高年级至初中低年级
活动介绍:
我的第一架飞行器设计工作坊
制作一架属于自己的固定翼飞机
10.“无人机的大本领”
● 形式:科学DIY
● 费用:免费(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
● 可供预约场次:2场
● 参与人数:20人
● 场地要求:室内场地+多媒体设备
● 参与对象:小学高年级至初中低年级
活动介绍:
穿越障碍到达受灾岛屿(指定区域),让青少年扮演飞手小勇士,利用无人机解决实际问题,深刻体会科技如何改变生产生活,顺利完成者获得勇气奖章。
11.“心脏的力量:从螺旋桨到喷气式”
● 形式:科学DIY
● 费用:免费(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
● 可供预约场次:2场
● 参与人数:20人
● 场地要求:室内场地+多媒体设备
● 参与对象:小学高年级至初中低年级
活动介绍:
气球喷气机比赛:用气球、吸管和线等材料制作简易的喷气小车,看谁的“飞机”跑得最远,直观感受反推力的作用。
12.“虫眼探秘”
● 形式:科学DIY
● 费用:免费(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
● 可供预约场次:1场
● 活动人数:20人
● 场地要求:室内场地+多媒体设备
● 参与对象:小学高年级至初中低年级,亲子家庭
活动介绍:
用凸透镜矩阵模拟昆虫复眼结构,观察六边形视界的光线折射奇迹,揭秘仿生相机与相控阵雷达的科技灵感来源,制作可穿戴复眼透视卡。
13.“七彩斑斓的树叶书签”
● 形式:科学DIY
● 费用:免费(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
● 可供预约场次:1场
● 活动人数:20人
● 场地要求:室内场地+多媒体设备
● 参与对象:小学高年级至初中低年级,亲子家庭
活动介绍:
通过氢氧化钠腐蚀叶肉、双氧水漂白固色并上色压膜的叶脉书签制作实验,孩子将亲手探索植物输导组织结构与化学漂洗原理,一步步把普通绿叶魔法般变成可永久珍藏的七彩斑斓艺术书签。
14.“魔法变身大作战”
● 形式:科学DIY
● 费用:免费(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
● 可供预约场次:1场
● 活动人数:20人
● 场地要求:室内场地+多媒体设备
● 参与对象:5-10岁青少年,亲子家庭
活动介绍:
通过非遗扎染折叠渐染工艺,见证毛细现象驱动颜料在棉纤维与植物叶片微管中渗透扩散的绚丽反应,体验素白方巾瞬间幻化为万花纹样的魔法变身。
15.“AIE星球漫游”
● 形式:科学DIY
● 费用:免费(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
● 可供预约场次:1场
● 活动人数:20人
● 场地要求:室内场地+多媒体设备
● 参与对象:5-10岁青少年,亲子家庭
活动介绍:
通过逐层堆叠的3D打印雕塑工艺塑造星球灯胚,见证AIE荧光颗粒在环形山纹理中聚集诱导发光的绚丽绽放,体验素色模型一秒点亮夜空、化身漫游星球的魔法变身。
科普影片/视频
● 获取方式:联系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 贺老师 53822040-20107
● 放映须知:
1、在举办相关科普活动需播放以下科普视频时,请在适当位置(如:承办单位、支持单位等)体现上影集团科教电影制片厂、上海东影传媒有限公司,以及以下LOGO(包括但不限于:活动报名、活动宣传等)。
2、请在播放以下科普视频后,将相关数据汇总提交给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如:观看人数、播放次数、活动参与人次等)。
1.我国首部糖尿病足科普微电影《足之谜》——17分钟
本片从大众最关心的糖尿病足相关知识和问题出发,以具有时代背景特色的故事情节为载体,将情节与糖尿病足科普知识点有机结合,以生活场景的细节,将糖尿病足的高位因素、常见表现、疾病危害等知识呈现在观众面前,通俗易懂,引人入胜。作为全国首部以糖尿病足为主题的科普微电影,本片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为糖尿病足的科普与防治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
2.我国首部食用菌产业题材院线电影《大山的精灵——香菇》——32分钟
该片于2023年12月获电影公映许可证,是我国首部聚焦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的院线电影。影片以香菇栽培技术演进为主线,融合传统农耕文化、地方民俗及现代科研成果,系统呈现香菇从驯化种植到餐桌美食的全产业链价值,并通过微观镜头展现其生长奥秘,深度挖掘其在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潜力。作为集科普、文化、美食于一体的影视佳作,该片填补了食用菌产业题材的空白,全面展示了香菇的起源、产业发展以及丰富的香菇文化。
3.《双碳在行动——如何实现碳减排》——20分钟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由此碳配额、碳赋税、碳交易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对于维系社会生产的企业、工厂等,他们要面对更加复杂博弈。如何在减排和经济利益之间取得平衡,这是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能忽略。我们已经见识到数学在城市生活中如何解决复杂问题,也许这次它也能帮助我们获得碳减排的最优解。
4.《双碳在行动——如何实现碳中和》——20分钟
全球气温变暖,极端恶劣天气频发,碳中和,不仅是一种解决气候变化的方法,更是人类在地球上更好生存的关键。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在积极参与,采用清洁能源、改变生产方式、推动科技创新,为实现碳中和不懈努力。同时,我们也将探索树木种植、海洋碳汇、碳捕获和储存等创新方法,以期实现净碳排放为零,甚至负增长。本片将为您揭示碳中和的意义、挑战和实践,以及它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
5.《地球2.0》——20分钟
你是否曾梦想过,在遥远的宇宙中,存在一个与地球几乎一模一样的星球?那里有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或许还有与我们相似的生命存在。
地球2.0,这个仿佛只存在于科幻中的名词,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科学家们不断努力,通过先进的望远镜和技术手段,在浩瀚的宇宙中搜寻着这颗神秘星球的踪迹。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真的能够踏上那片遥远的土地,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与那里的生命共享宇宙的奥秘。
6.《数学与艺术》——20分钟
人类自从有了劳动作品以后,艺术随之而生。开始的时候创作的目的也许只是为了实用,但“美”的意识却已蕴含其中。今天我们审视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留下的珍贵物件器皿,我们会发现,这些东西虽然材质粗陋,但做工手艺高超,形状符合数学中优美的几何。例如球形、柱形等。甚至不同文明里,很多东西也是有共性的。而后来的艺术发展至今,几何元素从来都是构成艺术的“基本元素”。而艺术对数学美的诠释还远不止几何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科学技术和数学的发展对艺术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刻,当科学风尚改变时,艺术风格似乎在转变。尽管不敢武断直接的因果,但它们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时代的文化生态。它们是在互相影响,而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可能更大些。
7.《蜜蜂》——20分钟
蜜蜂是人工驯养的重要经济昆虫之一,已经有3000年以上的饲养历史。在生活中,蜜蜂常常被作为“勤劳”“团队”“合作”的象征。蜜蜂中的工蜂群体内部更是分工明确,协作高效,因而被认为是社会化程度最高的昆虫之一。
8.《类器官》——20分钟
过去二十年间,在细胞研究前沿领域,有一项技术迅速崛起,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就是类器官。从2013年开始,与类器官相关的论文数量开始呈指数级上涨。同年,《科学》杂志将类器官技术列入“十大突破”技术之一。另一方面,类器官研究也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2020年全球类器官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了5亿美元左右,随着技术进步,这个规模将进一步扩张。那么类器官到底有何过人之处,科研人员和投资者们在它身上看到了哪些可能性,又对它寄予了怎样的厚望?
9.《眼球进化史》——20分钟
人的眼睛是一个神奇的部位,双眼可以探查的地方,小到“明察秋毫”,大到“张目对日”,这是大自然赐予生物探知世界的本领,更是无与伦比的能力。正因眼睛如此灵巧,以至于它曾让达尔文对眼睛进化的程度“不寒而栗”。眼睛对于生物的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视觉系统的进步可以让一种生物称霸整个生物界长达上亿年。而如今拥有高等智慧的人类,也凭借着机械的手段不断拓展着我们的视觉能力,比如通过望远镜观察深邃的太空。医生和科学家在寻找不同方法来帮助视障患者治疗眼睛以及研究植入物,如激光手术和ICL晶体植入能够帮助矫正近视、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等。
或许在未来,眼睛可以超越如今的进化程度,在科技的辅助下,让人类不再受限于各种“盲点”,能够无拘无束地看世界。
10.《智慧养老》——20分钟
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运营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智能管理技术,在浦东新区首次实现了医保长护险和民政“十助”两类居家养老服务的统一管理,而这个管理平台,又会为今后的居家养老描绘出怎样一番图景呢?
11.《宇宙深渊》——20分钟
2019年4月10日,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的发布震惊了全世界。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成就,凝聚了全球众多科学家的智慧和努力,其中中国科学家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惠民科普直通车”是上海市科协为了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助力上海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通过汇聚相关委办局、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社会组织的特色活动内容,经过整合后直接面向基层推送的品牌项目。
以“资源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放”为目标,推动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助力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路,将更多优质的科普活动“热气腾腾”地送到全市各社区书院、送到市民大众的身边。
快上车!
我们的“惠民科普直通车”
又要出发啦!
来源: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