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监狱 > 文章详情

开创先河!上海监狱12万卷专业档案完成“双套制”进馆

转自:上海监狱 2025-08-26 16:39:59

在上海监狱系统卷帙浩繁的档案库里,新中国成立后的罪犯改造专业档案就达37万卷之多。市监狱管理局对照档案法规条例,开展全面梳理,实现专业档案纸质与电子“双套制”移交,成为全国政法系统专业档案进馆先行者,为新时代监狱档案工作树立标杆。

1

破局之道——

  从“沉睡库藏”到“活态资源”

市监狱管理局办公室走访市档案局(馆)

档案移交用车

面对罪犯改造档案体量庞大、年限超期、逐年递增、保管条件受限等一系列难题,上海监狱坚持调研先行、科学研判。

直面问题敢于制度破壁>>近年来,罪犯改造档案数字化利用率不断攀升,与此同时纸质档案却日渐遇冷,如何让“沉睡”的纸质档案“活起来”?市监狱管理局函请市档案局将罪犯改造档案纳入进馆目录,主动论证法律依据、历史价值、民生需求三方面必要性,打破全国范围内罪犯改造档案没有被列入专业档案进馆目录并“双套制”移交的空白。

畅通渠道突出数字赋能>>市监狱管理局投入专项经费,对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与备份。会同市档案局(馆)就移交进度、数字化、规范流程等方面达成一致,形成罪犯改造档案进馆全流程方案。目前已累计生成电子副本7000多GB,打通“双套移交”技术链路,确保罪犯改造档案进馆标准和质量。

无缝衔接实现安全闭环>>罪犯改造档案移交中,档案密封装车,警车全程护送,经双方清点交接,确认档案实体和电子材料目录完整无误,入库后与市档案馆数据库无缝挂接,保证档案“双套制”绝对安全。

2

创新实践——

  从“靶向破解”到“兰台样本”

纸质档案进馆

数字化现场

市监狱管理局与市档案局凝聚合力、协同管理,让沉睡的档案卷宗成为服务监狱安全与社会治理的宝贵资源,释放巨大法治效能。

聚集高效协同合力>>构建定期会商机制,靶向破解档案整理标准、流程规范等难题,为移交打牢制度机制基础。市监狱管理局分三批向市档案馆移交罪犯改造档案12万卷,成为该馆馆藏20类专业档案中唯一的政法类档案,开创全国先河。

助力监狱主责主业>>坚持档案工作与监狱主责主业紧密结合,罪犯改造档案成为全局各单位部门开展在押人员信息查询印证、维护完善狱政基础信息、核实罪犯自报名等工作的重要依据。2024年初,白茅岭监狱在局办公室档案部门协助下,依据罪犯改造档案信息,联系研判、顺藤摸瓜,成功追捕收押一名潜逃在外42年的罪犯邵某,有力震慑犯罪分子,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稳定。

打造服务社会机制>>打通公检法机关罪犯改造档案查询渠道,为嫌疑人身份核实、案件侦破提供关键凭证,近5年累计向公检法机关提供刑释人员改造信息1.1万人次;服务民生所需,为刑释人员补办释放证明,协助提供户口办理等证明材料,发挥档案的民生价值,彰显司法公正和温度。

3

历史使命——

  从“法治底稿”到“城市记忆”

与市档案局商议罪犯改造档案进馆

纸质档案整理和数字化转化

把党对监狱工作绝对领导的最高原则运用于监狱档案工作,筑牢思想、制度和责任根基,发挥和呈现新时代监狱档案工作多维价值。

构建责任体系与数字新生态>>建立健全档案完整与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以“双套制”管理推进档案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以全流程检查补齐短板。

打造智能库房与“四分离”格局>>  建成温湿自控、火灾预警智能库房,实现库房、阅档、办公、整理四区分离,以科技赋能监狱档案工作软硬件提档升级。

彰显实证指南和法治拼图功能>>档案既是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案例富矿”,更是法治进程的“历史底稿”。上海监狱依托丰富档案史料,编撰监狱工作年鉴,充实上海监狱陈列馆展陈,让城市法治记忆可触可感。

展望未来,上海监狱将持续推进罪犯改造档案进馆整理,协同市档案局深化“四好”管理即“保护好、利用好、记录好、留存好”,以长效机制和常态举措保障档案“万无一失”,以监狱档案工作现代化共同守护人民城市法治记忆。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据说是镇馆之宝!解密监狱局“档案科”的珍贵档案!

2、监狱警察“取经路”:他们只是一群照亮迷途者归路的凡人

3、藏蓝赠予我的“13515个”日夜

编辑:汤颖杰

供稿:局办公室档案科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