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三农 > 文章详情

讲好示范村故事丨青浦塘郁村:产业富民、幸福社区,双轮驱动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转自:上海三农 2025-08-26 16:37:20

“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管理工作的压力也变大了,怎样把村庄治理好,让村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成了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问题。”青浦区夏阳街道塘郁村党总支书记徐月萍的这番感慨,道出了这个上海近郊村庄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

如今的塘郁村,早已不是原先那个生态底子一般的普通村落——它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数个国家级荣誉,以及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多项市级殊荣。在徐月萍看来,这些荣誉不是终点,而是刚踏上乡村振兴道路的新起点。

产业筑基的破局之路

“我们村是离青浦城区最近的一个村,在2015年前,高峰时外来人员达到9000人,加上户籍人口,一万多人里只有10%是本村村民,完全形成人口倒挂。”徐月萍介绍说,曾经村里经济基础差,务工人员带来的违章搭建和安全隐患,让塘郁村一度陷入发展困境。2009年,村“两委”班子前瞻布局,引入联怡枇杷园等产业项目,为村庄转型夯实基础。

以小小枇杷果破局,打造“一村一品”,不仅提升土地价值,还鼓起了村民的口袋。占地600多亩的联怡枇杷乐园,从2009年的农家乐转型发展,如今已成为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年产值5700余万元的4A景区。

据联怡枇杷乐园负责人沈振明介绍,经过几轮的升级转型,枇杷园已累计带动周边经济6.8亿元,提供320个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拿土地租金和分红,是我们作为产业方为本村作出的贡献。”如今,枇杷园的土地租金,包括农业用地和商业用地,一年的租金达200多万元。

与此同时,塘郁村还着手打造融合婚宴服务、酒店住宿、花卉超市、亲子团建、休闲度假等功能的具有都市田园风情的大虹桥区域级婚庆主题乐园——上海三六五园艺观光园。“这个140亩的园区已完成12.5亩集体土地出让,总投资在3.5亿元。”徐月萍希望,这一业态的提升,既能服务村民、又能吸引外来客源,并且和枇杷园形成农旅联动。

此外,凯博农庄升级改造、上海香果院农产品专业合作社80亩黄桃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同步推进,形成“枇杷主导、婚庆赋能、多产融合”的产业格局。“这些产业项目连成片,覆盖到了各个村组,村企合作拧成一股绳,让全村共同发展。”徐月萍对每个小组的产业分布如数家珍,“最重要的是村民得了实惠——分红有了、家门口就业机会多了、整个村的人气和活力都旺起来了!”

“村里每年都会有一定的分红给到村民,分为农龄分配和年终分配。除了土地租金收益外,每年都会按照村民农龄进行分红,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徐月萍拿出一张手写的农龄分配单,上面详细记录着2016年至今的每股农龄数据,她说,“虽然说这个金额看上去不算大,但是覆盖面比较广,本村所有有农龄的人都能享受到,2024年我们分发了120多万元。

幸福社区里的民生温度

“幸福社区既然要打造,就要让老百姓有幸福感,必须吸引他们来村委会喝杯茶、聊家常、参与社区活动。”2022年底,塘郁村打造了集事务办理、助老服务、看病配药、文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幸福社区,包含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老年活动室、农村助餐、卫生室、社区警务室等功能区,成为村民日常生活的“15分钟服务圈”。

“2015年打造的全区第一家农村助餐点一直运营到现在,每周一到周六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午饭,每天有50到60位老人就餐。”徐月萍领着我们走进明亮的餐厅,墙上贴着每周菜单,“从村级自营到第三方运营,饭菜更安全了,老人们吃完还能在影音室看看电视、下下棋。”

村中心卫生室的变化更让村民称道,“以前只能测血压血糖,现在有了人脸识别配药系统,和公安联网后能开一些特殊药品。”徐月萍演示着设备操作,“每周两天有中医坐诊,把脉开方后,药方送到街道卫生院代煎再送回来,老人不用跑腿。”2023年,这里获评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2024年塘郁村又荣获“上海市健康村”称号。

在综治中心,社区云“一网统管”村居平台、“一网通办”政务服务自助终端等智能设备助力村庄治理,“幸福云”数字化看板接入全村监控视频系统,实现“一屏观全村”。“村里划分了7个网格,由村工作人员担任微网格长,村民代表、人口协管员、党员群众志愿者担任各责任块负责人,发现问题随时上报,比如哪里有垃圾乱堆放、哪里路灯坏了,都能得到及时处理。”工作人员介绍道。

“村里有许多文艺团队,腰鼓队每周二排练,丝竹班周四活动,广场舞队天天晚上在广场跳。”走进多功能厅,墙上挂满了各文艺团队的活动照片,每到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村里都会组织文艺汇演或者茶话会,邀请村里的文艺团队一起参演。

为老人们排练提供训练场所,为年轻人设立室外专业篮球场,还有供村民散步休憩的“半亩芳塘”滨江生态空间……“傍晚能看到孩子骑自行车,青年打篮球,老人散步,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徐月萍笑着说,“幸福社区不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而是要有人情味、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乡村振兴不是创建完、复核通过就完事了,我们现在只是刚起步。”徐月萍坦言,“怎样壮大集体经济,让老百姓钱袋子持续鼓起来,才是我们要长期思考的问题。”在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塘郁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是一条在产业富民、幸福社区双轮驱动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文:许怡彬

图:许怡彬、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