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处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位“嘉宾”,标志着夏季暑热的减退,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阳气内敛,阴气上升。然而,尽管“秋老虎”的余威尚存,但人体正处于阴阳转化的关键时期。
处暑时节,秋燥肆虐,燥气易伤肺,导致呼吸系统问题频发,如皮肤干燥、干咳、口干、鼻干、咽干、大便不畅及乏力等症状。对此,上海群力中医门诊部主任韩龙惠医师建议,此时养生应着重防燥润肺、健脾和胃。
1. 适当运动:选择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同时,补充水分以防秋燥伤津。
2. 作息调整:处暑后应逐渐养成早睡早起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适应季节变化。
3. 情志调理:秋季万物凋零易引发悲秋情绪,应保持心情舒畅,可听舒缓音乐以调节情绪。
4. 饮食调养:推荐食用生梨、银耳、百合、莲子、山药等润肺生津的食物,并在医嘱下服用清肺润燥、滋阴健脾的药物。
处暑时节适合饮用具有润燥、滋阴、解乏功效的茶饮。此时气候干燥,人体易出现“秋燥”,可选择白茶、乌龙茶、菊花茶、桂花茶、普洱茶等。这些茶饮既能缓解燥热,又能调节脾胃,顺应季节变化。
雪梨百合茶:结合雪梨和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滋阴降火、清心安神、生津解渴的功效,适合秋冬干燥季节或体质偏燥热的人群饮用。
茉香苦荞茶:融合茉莉花的清香和苦荞的谷物营养,适合日常饮用。
润燥生津:处暑后天气转凉但燥气上升,茶饮需侧重滋阴润肺,避免过度寒凉。
温和调理:夏季脾胃消耗较大,宜选择茶性温和、不刺激的茶类,帮助身体过渡。
体质适配:体寒者减少绿茶、菊花茶等寒性茶饮;易上火者可适量饮用白茶、乌龙茶。
饮用时间:避免空腹饮茶,饭后1小时饮用更利消化。
搭配调整:可加入蜂蜜、红枣、陈皮等食材以增强润燥效果。
韩龙惠医师从事中医药专业近40年,始终坚持“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的理念。他擅长用中草药治疗疑难肿瘤,尤其擅长肺、乳房、胃、肝、肠恶性肿瘤及膏方和亚健康调理。韩龙惠医师群力门诊时间周二、周三、周四上午、周五、周六,挂号需通过微医app提前预约。
记者 /李德翔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李德翔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没有一只鸭子能过完处暑!
2. 颈椎拉响“健康警报”?医生教您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