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长期哮喘控制不佳,病因成谜
7 岁男孩涵涵的童年,被一场持续四年的呼吸困境笼罩。自 3 岁确诊 "哮喘" 以来,他始终规范接受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可一旦吸入剂量减量,反复喘息便如期而至。即便多次更换治疗方案(包括沙美特罗替卡松、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等药物),病情仍顽固不愈 —— 每年咳喘发作 6-7 次,肺功能长期仅维持在正常值的 60%左右,不仅严重干扰日常学习生活,更成为阻碍生长发育的隐形枷锁。家长带着孩子辗转多地求医,却始终未能揭开病因谜团,治疗之路陷入僵局。
火眼金睛,揪出“真凶”
转机出现在今年 7 月。当涵涵症状进一步加重时,家长慕名来到上海市儿童医院,找到了呼吸科钱莉玲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钱教授在细致检查中捕捉到关键线索:患儿不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和 IgE 水平异常升高,进一步肺泡灌洗液检查中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更是高达 30%。在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后,嗜酸粒细胞性哮喘得以明确诊断,正是这种特殊类型的过敏性疾病一直在暗中作祟。
两周治疗,奇迹逆转
明确病因后,钱教授迅速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短短两周,奇迹悄然发生 —— 涵涵的肺总量从 70% 恢复至 113%,一秒量从 54% 跃升至 118%,各项指标完全恢复正常!伴随肺功能改善,困扰多年的咳喘症状消失,这个曾经被呼吸问题束缚的孩子,终于挣脱枷锁,重新畅享自由呼吸。
专家提醒:
顽固性哮喘需警惕嗜酸粒细胞性哮喘
"对于规范治疗后仍控制不佳的难治性哮喘患者,若同时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需高度警惕 EA 可能。" 钱莉玲教授特别提醒,这类疾病的关键在于早期精准诊断,通过肺泡灌洗等专项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使用激素或生物靶向制剂治疗,能快速逆转肺功能损伤。正如涵涵的诊疗经历所证明的,精准识别 "真凶"、实施个体化治疗,才能让更多顽固性呼吸疾病患者重获健康。
此次诊疗突破不仅为涵涵家庭带来希望,更提示临床医生:面对顽固性哮喘,需拓宽诊断思路,通过细致检查捕捉疾病本质,方能为患者点亮康复之路。
专家介绍
钱莉玲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呼吸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儿童呼吸危重病专业。2011年于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进修学习。
肺炎、哮喘、慢性咳嗽、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间质性肺病诊治,尤其擅长呼吸系统疑难罕见病诊治。
罕见病擅长病种: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肺囊性纤维化、肺泡蛋白沉积症、婴幼儿间质性肺病、肺泡微石症等
周二下午特需门诊
周四下午慢性肺病专家门诊
地址:普陀区泸定路355号(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
点击预约
编辑|严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