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当楚文物遇见新国乐,闵行这场跨界盛宴让千年诗词“活”了!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8-22 18:35:25

近日,在闵行博物馆“楚风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的展厅旁,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讲座正在进行。上海城市剧院与闵行博物馆携手繁星雅乐团队,带来当古诗词遇到新国乐主题鉴赏会。观众穿梭于楚国文物之间,耳边回荡着千年诗词的新韵,仿佛穿越时空,以乐为媒,唤醒千年文化之美,感受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奇妙交融”。

古韵新声
从《江雪》开启音乐与诗词的对话

活动以唐代柳宗元名篇《江雪》的原创音乐赏析拉开序幕。作曲樊文婷、夏国兴等老师深入解析了旋律中的意境营造,并分享了“依字行腔”的创作技法。通过细腻的音符编排,团队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寥空灵转化为流动的乐章唱词,让观众在听觉中触摸千年前的文人风骨。

乐器演绎
洞箫里的自然万象

繁星雅乐团在现场以多种乐器展现了古诗词音乐的独特魅力。以洞箫为例,演奏者通过音色的巧妙变化,模拟出溪水潺潺、山谷空响、林间光影与萧萧秋风的自然意象。高低音区的对比演奏,更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乐器如何以声传情,以韵写意,生动展现单一乐器对自然意象的丰富诠释

“谁能听出来这段模仿的是什么自然声音?”扬琴演奏者樊文婷老师与在场观众问道。台下观众纷纷应答:“是流水!”“我觉得是风吹过竹林!”在欢声笑语中,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经典新绎
古诗词的现代音符

活动现场还演绎了《小池》《鹿柴》《赠刘景文》《钱塘湖春行》《夜书所见》等原创古诗词歌曲。这些作品将传统的平仄韵律转化为现代音乐语言,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含蓄隽永,又赋予其清新的时代气息。

文博联动
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

作为本次活动的特别环节,闵行博物馆讲解志愿者为艺术家导览了正在热展的“楚风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展览通过百余件重量级精品文物,展现了楚国八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志愿者指着展品介绍道:“这些2400年前的乐器,楚国在文学与艺术方面于整个华夏文明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无论是“阜平君”铭虎形铜座,还是两组蟠虺纹编钟,都是研究战国时期楚国音乐文化、礼仪制度以及青铜铸造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不仅反映了战国晚期楚国王室的生活风貌,亦提供了了解楚国音乐史、礼乐制度的宝贵线索。

艺术家与观展游客们正在围看展品

蟠虺纹编钟

此次鉴赏会不仅是音乐的盛宴,更是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上海城市剧院与闵行博物馆以“古诗词音乐”为纽带,将舞台艺术与文物展览相结合,探索“艺术+文博”的跨界交流。为公众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的认知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让诗词可听,让文物活起来”——唤醒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图文:上海城市剧院
编辑:林心怡
初审:方佳璐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