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三农 > 文章详情

“八月香”开镰!

转自:上海三农 2025-08-22 17:57:35

今天(8月22日)一早,“八月香”系列稻米正式开镰,位于金山廊下的节水抗旱稻种植基地传来收割机的阵阵轰鸣。首批开镰的稻米品种为“八月粳”(“沪旱16”),根据前期测产工作,理论亩产量达486公斤。

目前,“八月香”系列稻米主要包含“八月香”、“八月粳”(“沪旱16”)、“雪花粳”三个品种,均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专家团队选育。该系列针对上海稻米市场需求精心研发,以其独特的生长周期短、品质优良、节水抗旱、低碳环保等特性,受到消费市场欢迎。

2022年,为进一步满足上海市民对稻米软糯口味的需求,育种团队加强优质育种,粳型“八月香”系列品种“八月粳”(“沪旱16”)成功亮相,田间试种表现十分优秀,在灌浆期连日40℃的超高温影响下,结实率依然超过90%,平均亩产超过450公斤,而且“八月粳”是粳稻,米粒更饱满,口感也更软糯,十分贴近上海消费市场需求。

今年,“八月香”系列品种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推广超过2000亩。近年来,上海以“八月粳”为核心,探索建立了稻—菜—菜、稻—玉米、稻—草莓等轮作生产模式,从土地高效利用的角度探索耕作制度创新,为缓解上海在耕地资源紧缺条件下园艺和经济作物发展空间显著不足的问题、增加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和提高农民收益提供了新范式。同时,以“八月香”系列品种为原料的米浆、米酒、面膜护肤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也逐步获得市场认可。

开镰活动后,“低碳赋能 绿护粮仓”第四届“八月香”论坛举行。本次论坛由金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金山区廊下镇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旨在聚焦节水抗旱稻这一农业科技成果,共同探讨其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创新路径与时代价值,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副主任刘鸿艳,上海市减污降碳管理运行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赵敏,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陈雪初在论坛上分别作“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成效与展望”“上海碳普惠机制及方法学管理”“农林湿复合可持续生态修复实践与展望”专题报告。

文:曹佳慧

图:袁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