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启动的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总计征集案例440余个,涉及领域覆盖世行对标改革、为企整体服务、优化涉企监管、夯实基层营商等多个方面,其中来自青浦区徐泾镇的《“有难事、徐泾办(伴)”陪伴式服务护航企业成长》脱颖而出,入选“上海样本”。 在青浦区徐泾镇,“有难事、徐泾办(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政企互动细节里的实在承诺。从税务窗口的一次政策解读,到物流链条的一场紧急协调,这个“万里国道第一镇”与“会展首位镇”正以一个个精准服务的小切口,让企业感受到“陪伴成长”的温暖。
2024年,新落户徐泾的华蜜达企业曾因税务流程繁琐犯了难。镇里税务服务团队第一时间送上权威政策解读,线上线下同步跟进,不仅理清了复杂的税筹问题,更协助完成了落户所需的全部税务手续。“从困惑到安心,就像有人一路陪着我们闯关。”企业负责人的感慨,正是徐泾税务服务“降本增效”的生动注脚。
医疗器械采购成本高?徐泾镇的集采服务给出了答案。上海医大医院的采购部门算了一笔账:自去年5月在镇里指导下建起集中采购平台,一年间采购成本降了8%。这“省下的8%”,源于徐泾对辖区企业资源的精准整合。如今,禾滨康复医院也跟着建起了集采平台,“徐泾经验”正在医疗行业悄然复制。
中昊针织的出口仓库里,曾因海运舱位紧张堆满待发货物,30亿元年出口额背后是订单违约的隐忧。镇里得知后,立刻牵线德邦快递,这家熟悉徐泾产业特点的物流企业很快拿出空运应急方案,首单就运出300万元货物。如今,双方更签下战略合作协议,运输成本再降15%-20%,云南到上海港的时效快了三成,“徐泾速度”让企业出海更有底气。
今年1月,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的法国原料卡在了通关环节,生产线眼看要停摆。徐泾镇通过“多跨协同”方式联动青浦海关成立专班,春节假期里“两不停”:一边协调申报流程,一边指导企业完善手续,确保了原料顺利放行。生产线的轰鸣声里,藏着“徐泾服务”的全天候承诺。
而今,从850平方米的首个镇级线下企业服务中心里,7个窗口每天办理着企业开办、人才落户等“关键小事”,到线上数智平台用3D建模帮企业找厂房,再到司法所联合律所帮企业预判纠纷……徐泾镇正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服务场景,把“陪伴式”理念写进营商环境的细节里。正如镇里干部常说的:“企业的难事,就是徐泾的家事。”
记者:张强、王阳(首席)
摄影:张强、王阳(首席)
编辑:李璨(名优)
责任编辑:沈伟群(首席)
终审:贾彦秋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