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渐浓,万物充盈,青干班学员们带着饱满充沛的热情、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在轮岗部门锤炼本领;烈日灼灼,热浪滚滚,青干班学员们带着由热血与汗水交织的拼劲,在全新岗位打磨心性,这是一段在成长中闪闪发亮的难忘记忆,也是青干班学员们共赴的青春之约,让我们听听两位从分院下沉到基层院轮岗学员的学习感悟。
成长加速器
轮岗锻炼展风采
扎根一线践使命,淬炼成长悟担当
王菁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轮岗单位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
从分院重大犯罪检察部到区院普通犯罪检察部轮岗,是扎根一线的实践课堂,更是思想与能力的双重淬炼。在新节奏的检察办案中,我对检察工作有了全新的认知。
躬身实践,感悟基层检察工作的"烟火气"
法谚有云: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初到区院普通犯罪检察部,直面大量贴近民生的刑事案件,我迎来了本领恐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量刑把握、盗窃罪相对不起诉的标准、偷越国(边)境罪的常见证据指引,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内容。种种在刑法条文中有过“一面之缘”的罪名流水般地涌现在我的案头,通过阅卷、翻书、请教、讨论,终于从法条中逐渐鲜活,在案件事实中不断充盈,几个月过去,我切实触碰到基层检察工作的脉搏。
以学促行,体会跨条线工作的"新挑战"
从分院重大犯罪检察部到区院普通犯罪检察部,我办理的案件罪名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这类犯罪,在较为依赖犯罪嫌疑人言词证据来明确其主观故意的证据审查模式下,审查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就成为了检察官与犯罪团伙之间的攻防战。言词证据的漏洞、与客观证据的矛盾、常识逻辑的不合理,都能成为审查言词证据的利器,而这对缺乏经验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督促我要不断精进证据审查的能力。我跟着带教老师加强学习实践,通过梳理多份言词证据的关键之处、补充固定电子数据等客观证据、了解掩隐犯罪的犯罪模式与常见话术,将每一起案件办细办实。
叩问初心,领悟司法为民理念的"真分量"
不同于我在分院办理较多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区院轻罪案件相对更多,社会关系修复的实践空间与落地有了更多可能性。在协助办理盗窃、诈骗等“小案”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是群众的急难愁盼。在接待被害人时,他们眼中的焦虑与期待,让我更加明晰检察工作承载的责任。基层检察工作不仅需要严谨的法律适用,更要带着温度倾听诉求,用司法智慧化解矛盾。在制作法律文书时,一句表述的反复斟酌;在提审讯问时,一个细节的深挖细究;在释法说理时,一次耐心的答疑解惑......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环节,都关乎群众对司法公正的直观感受。
四个多月的轮岗经历,是我检视不足的镜子,更是我成长进步的阶梯。未来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空杯心态,把基层积累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履职动能,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中书写检察担当。
深耕基层沃土 锤炼过硬本领
张 豪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轮岗单位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
作为分院刑事执行检察条线的检察官助理,下沉基层轮岗锻炼的100余个日夜,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是法律监督最生动的课堂”,我以“归零心态”重构工作坐标,在案件办理中淬炼监督精度,在团队协作中凝聚办案力量。
深耕基层一线,在案件办理中提升监督精度
基层检察工作的“实”,首先体现在案件的“量”与“质”上。我派驻的看守所羁押人数超千人,高密度的监管环境容易出现日常工作中容易忽视的“隐形”监管漏洞,比如我近期参与办理的“看守所纸笔管理不当监督”案件,让我认识到,派驻检察不仅要发现“显性”的违法点,还要发现一些潜在的隐患,避免忽略新型、潜在的监管风险,造成监管漏洞。
聚焦监督难点,在创新实践中拓宽履职维度
面对基层院大量财产刑执行监督案件,我和同事尝试从“小切口”破题——以罚金刑与行政处罚的折抵情况作为突破口,通过建立罚金刑与罚款类行政处罚双数据库,逐案比对法院判处罚金刑时对行政处罚的折抵情况,并在实践中成功发现了案件线索,不仅推动个案执行,更保护了罪犯合法权益。这种“以点带面”的监督方式,让我对检察工作有了新的理解:当我们把“小案件”放在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中审视,把“老问题”放在法治建设的新要求中研判,就能实现监督效能的最大化。
强化办案协作,在团队攻坚中凝聚办案合力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分院办理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时团队合作的经历,让我更加注重团队协作。在近期办理的一起案件中,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有人调取监控录像逐帧分析,有人深入监区调查谈话,有人查阅法条找准依据……这种团队协作也让我明白:基层检察机关的战斗力在于“拧成一股绳”,当每个人都成为线索排查和证据固定的一份子,监督合力就能转化为办案实效。
基层轮岗带来了许多挑战,但同时也锤炼着我的本领和能力。只有把自己“沉”到基层沃土中,才能在淬炼中磨出监督利剑,作为新时代检察人,我愿始终保持一颗炽热的心,深耕基层沃土,锤炼自身本领。
供稿 | 市检察院政治部组织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