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监狱 > 文章详情

【法治在行动】法治监区怎么建?提篮桥监狱七监区用四个团队交出自己的答卷!

转自:上海监狱 2025-07-13 10:26:14

法治监区

National Constitution Day

为更好落实法治监狱的建设要求,提篮桥监狱七监区在内部挖潜、精心筹备,于2025年2月组建了法治建设研学、罪犯矛盾化解、不认罪罪犯转化、民警志愿者服务四个工作团队,在法治监区创建中各司其职、共同推进,依托这四大核心支柱,构建起一个立体化、精细化的法治生态系统。

法治监区建设推进会

监狱领导专题调研

法治建设研学团队

服刑改造法治化,思想教育是基础。民警不仅是执法者,更是法治教育的深耕者。七监区民警本着“正人先正己”的理念,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学习,深耕法治沃土,持续提升罪犯法治理念,让敬畏法律、遵守规则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警校联动

参观成果

目前团队共有民警6人,由党支部书记、监区长作为负责人。团队课题《法治监区创建的实践路径与机制研究》,目前已结合局关于法治监狱建设相关要求,研究讨论了法治监区创建指标共74项。团队协同监狱办公室、组宣科,邀请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刑法专家团队来监深入交流工作,并签订共建协议。

法考小讲堂

罪犯矛盾化解团队

罪犯矛盾是影响改造秩序的隐患。目前团队共有民警5人,通过系统学习“枫桥经验”,以“矛盾不出监区”为目标,探索构建罪犯矛盾调解机制,旨在实现监管场所的法治化、现代化、精细化治理。为此,专职调解员与民警志愿者深入监舍,运用法治思维与调解技巧,搭建沟通桥梁,及时化解罪犯间的摩擦与纠纷,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改造环境,让冲突止于萌芽,让和谐成为常态。

止戈围谈

《晓报》

3月,第一期“止戈围谈”在楼面召开,为罪犯提供一个合理输出负面情绪、化解矛盾隐患的平台,收到了较好反响。与此同时,楼面刊物“晓报”与罪犯见面,成为通道的“抢手货”。

赴长白山街道交流居民调解方法引入监区

不认罪罪犯转化团队

面对不认罪罪犯这块“坚冰”,这支由资深法制民警、专业心理咨询师和法律顾问组成的精锐团队迎难而上,以法释惑,以理服心。团队坚信,唯有法治的真理之光,方能穿透抵触的迷雾,唤醒沉睡的良知,引导罪犯真正认识错误、认罪悔罪,为后续改造铺平道路。

送法进大墙

目前团队共有民警6人,通过部分监房试点,目前,已有1名罪犯书写认罪书,2名罪犯思想认识有明显转变,下一步将力争通过亲情规劝让其书写认罪材料。

民警志愿者服务团队

铁纪之下,亦有柔情。由监区民警组成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在日常工作之外,将人民警察的责任主动延伸到社会。作为法治监区社会化的重要一环,其意义不仅在于服务社会,更是监狱工作从“封闭管理”向“开放治理”的体现。民警志愿者服务队是连接监狱与社会的创新纽带,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化拓展,也是监狱工作从封闭管理向社会共治转型的重要探索,最终实现“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执法与服务相统一”的目标。

目前团队共有民警7人,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设立的“小布加油站”,与社会志愿者们一起,开展“爱心义卖”活动,为重大疾病儿童筹措善款,展示司法系统的人文关怀。

后续,服务队还将组织民警参加志愿活动宣传、禁毒教育等,向社会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公众法治意识,展示监狱系统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展示监狱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结语

National Constitution Day

以“法治建设”夯实法律根基,以“矛盾化解”营造和谐环境,“不认罪转化”破除思想坚冰,以“志愿服务”增添人文暖色。四大团队协同发力,共同构筑起一座以法治为核心、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坚实堡垒。

提篮桥监狱七监区将秉持“崇法、守廉、笃行、务实”的队训精神,勇于实践创新,取长补短,在下一步创建过程中,力争形成有创新性、易推广的法治监区创建经验成果。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陈云纪念馆开展学习教育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2、“苏超”热度不退,上海监狱“蓝盾杯”苏北赛区激战正酣

3、第一视角体验监狱民警高温日常

编辑:郭  伟

供稿:提篮桥监狱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