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波与图文间织就海派乡村的魅力新画卷。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跟随推荐官探访沪郊的好风物与好去处,听村书记讲述乡村振兴的初心故事,领略魔都农科人以大地为纸、以实践为笔的智慧耕耘。
在松江区新浜镇鲁星村的甪钓湾老街,一场红色沉浸式“穿越剧”正在上演。“进攻!”随着冲锋号响起,在“吴团长”的指挥下,小战士们化身抗日小英雄,手持步枪、手榴弹等道具武器,向“敌军”碉堡发起“攻击”。这是鲁星村推出的沉浸式影视体验项目《跟着吴团长打碉堡》。
《跟着吴团长打碉堡》以沪杭甬铁路碉堡遗址为载体,设计战前动员、突击行军、打击碉堡、胜利联欢等环节,让参与者沉浸式参与到整场“战斗”体验。沪杭甬铁路碉堡遗址,2019年被列为松江区文物保护点,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为了监视铁路和水路枢纽而建造的碉堡,是日军侵华留下的较完整的防御工事之一。
“新浜本身红色资源丰富,我的初心是通过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打造松江区红色研学品牌,让参与者在模拟战斗场景中深刻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英雄无畏和坚定信仰。”“团长”扮演者吴建东介绍,作为该项目的总策划,在区、镇和村委会的支持下,他从今年5月开始筹备《跟着吴团长打碉堡》项目,自6月推出第一期,已经吸引众多亲子家庭和学校前来体验。
活动现场,孩子们穿着绑腿布鞋八路军装,模拟的枪炮声与爆炸声不绝于耳,仿佛穿越回了战火交织的年代。这场穿越时空的红色之旅,以“新兵入伍”拉开序幕,孩子们在教官指导下参与“军训”,之后唱着红歌一路行军前往碉堡遗址,开展并完成“攻坚任务”。
中午,活动安排了忆苦餐,吃窝窝头、喝南瓜汤,沉浸式体验当年先辈艰苦奋斗的日子。“我们还邀请松江三人行讲师团的陶老师以《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为素材库,讲述地方抗战故事。”吴建东说。采访当天,松江区新浜学校的学生在此研学。“通过研学可以体验到革命先辈们以前是怎么过的,理解他们的感受。”三年级的王同学说。
《跟着吴团长打碉堡》的推出,也为鲁星村带来了更多流量。“该项目的整个线路,连接了鲁新村多个红色点位和历史建筑,吸引人们走进乡村,走进甪钓湾老街。”松江新浜镇鲁星村党总支书记顾丽华说。吴团长,本身也是吴掌柜,2023年,他到村里经营一家农家菜馆。之后,甪钓湾老街又引进了“猫王”工作室、新中式服装店、艺术空间、咖啡店等,将原本冷清的老街,打造成了家门口的好去处。
“通过新业态入驻,村内二十多户的农家宅院已经出租,村民每年有两三万元的租金收入,拥有更多就业机会。”顾丽华说。如今,《跟着吴团长打碉堡》的火热出圈,为村民提供群演等就业岗位,自家种植的蔬果也随着游客的到来有了市场。
新浜镇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除了沪杭甬铁路碉堡遗址,还拥有枫泾暴动指挥所旧址、陈云与松江地区农民暴动史料馆等多个红色点位。“未来我们将以碉堡为核心,整合周边的红色景点,设计一条集新浜历史文化体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旅游路线,让市民游客深入了解新浜红色往事和先辈的英雄事迹。”吴建东说。
文:张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