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承中华经典-四时之美”
为主题的“山河美·童心源”
沪台青少年中华古诗文书画大赛
于2025年6月底已完成终评,
组委会将于每周公布十位入展作品,
并由入展者分享创作心得。
第四期分享作品
学生姓名:王语心
作品名称:《墙角数枝梅》
学校年级:上海市浦东新区民办正达外国语学校八年级
指导老师:石凯
创 作 心 得
这幅画以冬梅为题,通过稚拙的笔触传递温暖的力量。画面中,一株老梅从右下角斜伸而出,枝干如铁,缀满繁星般的红蕊,与左上角题诗形成呼应。"凌寒独自开"的倔强与"为有暗春来"的希冀,看似孤独的枝桠实则孕育着整个春天的消息。我用疏朗的构图留出雪后晴空的澄澈,让梅香似能穿透纸面,对面是上海外滩的繁华,象征着我国的繁荣昌盛。在严寒中坚守本真,终将迎来生命的绽放。这簇梅花,是我们写给寒冬的勇气日记。
学生姓名:潘承吟(台湾地区)
作品名称:《恰是山河好美景,荷塘月下君再来》
学校年级:上海台商子女学校八年级
指导老师:赵世富
创 作 心 得
我喜欢夏季的美景,尤其独爱莲花,当读到联句“恰似山河好美景,荷塘月下君再来”时,心灵交汇处瞬间产生共鸣,并选以此联句作为创作主题。期盼暑假的到来,当月下荷塘朵朵莲花盛开时,我将等来上海同学们再次相逢。此情此景,我们再次共绘同心圆,这将会是今年最值得收藏的山河之美。
学生姓名:彭潇玥
作品名称:《春江水暖》
学校年级:上海市第十中学七年级
指导老师:强静
创 作 心 得
这幅江南水乡画,以古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为灵感,绘就江南春日水乡图景。用墨色渲染白墙黑瓦的民居,体现古朴韵味;以淡彩描绘竹桃,增添生机;水面轻勾几笔表现灵动。画中渔人悠然,是为展现水乡生活的闲适恬淡,传递对江南春日美好、宁静生活的向往。
学生姓名:安佳骏
作品名称: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学校年级: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四年级
指导老师:蒋悦
创 作 心 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篇描绘夏季田园风光的佳作。采用欧楷书写,规整的笔画中蕴含着灵动之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悠然闲适的乡村之中,深刻体会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欧楷与田园诗的完美结合,使得四时之美在笔墨间流转不息,让传统文化在书写与欣赏中得以传承与弘扬。
学生姓名:吕笑语
作品名称:《霜叶红》
学校年级:上海市宝山区第三中心小学三年级
指导老师:苏艺
创 作 心 得
这幅以杜牧《山行》为灵感创作的水彩画通过流动的水色与层叠的笔触再现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秋日意境。画面倾斜的石径为视觉引导线,蜿蜒深入枫林深处。色调晕染出霜叶的绚烂。湿画法表现的雾气与留白处理的远山形成虚实对比,既保留水彩的透明质感,又通过色彩渗透表现丘陵的光影层次。最终在画面右上方题写诗句,达成诗画一体的古典美学效果。
学生姓名:熊梓涵
作品名称: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学校年级: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四年级
指导老师:蒋悦
创 作 心 得
《邯郸冬至夜思家》聚焦于羁旅孤寂与佳节思亲的双重情绪。诗人以冬至夜为时间节点,选取"抱膝灯前影伴身"的典型画面,通过灯下独坐、形影相吊的细节,凸显客居的孤独。后两句采用对面落笔的巧妙手法,想象家人围坐、念叨远行人的情景,使思念情感更显深婉。全诗构筑虚实相生的意境,节日氛围与个人寂寥形成强烈反差,传递出游子羁旅之愁。
学生姓名:徐亦奕
作品名称:《硕果金秋》
学校年级:上海市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二年级
指导老师:富李明
创 作 心 得
暮色漫过山脊时,柿子树举着红灯笼涉水而来,惊醒了沉睡在陶罐里的古老农谚。
农人的镰刀割开晨雾,露珠坠地时溅起满筐星斗。那些被霜色浸透的山河,在炊烟里舒展成永不褪色的画卷。当第一粒新米落入沸腾的陶釜,大地便完成了一场庄严的轮回——所有等待都化作齿间的清甜,所有耕耘终成月光下的史诗。
学生姓名:郑馨艺
作品名称:杜牧《秋夕》
学校年级:上海市虹口区外国语第一小学四年级
指导老师:周吉婧
创 作 心 得
本次的作品选取杜牧的《秋夕》。诗文通过“银烛秋光”“轻罗小扇”等意象,描绘出宫女静望星河的唯美画面,字里行间透出淡淡孤寂,让观者仿佛穿越千年,看见那个执扇望星的秋夕之夜。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借宫女的遭遇,抒发了自己人生的郁闷以及仕途不得志、落魄孤寂冷漠的情感,然而,这幅作品展现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学生姓名:曹蕊
作品名称:《四时弥音》
学校年级:上海市杨浦区长白二村小学分校五年级
指导老师:陆洲
创 作 心 得
节气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彰显着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理论。整副画面运用中间的柳树,将立春、白露、小暑以及大寒,这4种节气串联在一起。“小儿着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白露”。立春代表着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来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艘小船只穿过大片芦苇荡,运用亭子、荷花以及大片的荷叶去表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运用了鲜艳的暖色,用来彰显出大寒的节气特征。节气是中国人,盛知自然的诗意刻度。
学生姓名:蔡承澔(台湾地区)
作品名称:《青山江河对句》
学校年级:昆山市新镇中心八年级
指导老师:蔡尔洽
创 作 心 得
以赵孟頫楷书为主;追求流畅自由,展现诗句中知己间的深厚情谊与洒脱心境,运笔时,依据楷书的工整严谨,通过轻重缓急的节奏,赋予作品独特韵律。
学生姓名:沈昕琳
作品名称:《风起鸢飞两岸同》
学校年级:上海市七色花小学三年级
指导老师:张煦然
创 作 心 得
我想画出春天最美的样子:柳枝轻轻摇,纸鸢高高飘,古装的姐姐在山水间凝望远方。水车转呀转,好像唱着古老的歌谣;大牡丹和其他花朵一起晒太阳,就像我和远方的朋友共享这片蓝天。最想告诉大家的是那两只风筝,一只代表上海的我,一只代表台湾的小伙伴,乘着“传统文化”的风,在“山河美”的天空中快乐地手拉手!
学生姓名:刘煜宸
作品名称:《蝉声诗情对句》
学校年级: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初级中学六年级
指导老师:李雅清
创 作 心 得
上联“诗情画意童心源”意味着诗歌和画作中的灵感源自于纯真的心灵,下联“禅声鸟语山河美”描绘了静谧的禅境与自然的和谐美。整幅对联通过自然景色和文艺表达方式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充满想象力的意境。作品注明时间为“时维乙巳春”,表明创作于乙巳年的春天,进一步唤起对自然春天的美好联想。
完
1 | 2025年“山河美·童心源”沪台青少年中华古诗文书画大赛第一期创作分享 |
2 | 2025年“山河美·童心源”沪台青少年中华古诗文书画大赛第二期创作分享 |
3 | 2025年“山河美·童心源”沪台青少年中华古诗文书画大赛第三期创作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