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文章详情

糖尿病引起神经病变剧痛难忍,这项技术为患者按下“止痛键”

转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2025-07-11 18:10:52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困难和痛苦,严重的还不得不面临截肢风险。如何能保住自己的脚,并能缓解疼痛、保留自己的行走和生活能力,常常是患者和家属的最大心愿。

34岁的王先生,有10年糖尿病病史,近2个月双下肢常毫无征兆地爆发剧烈疼痛,让他整夜难以入眠,疼痛爆发时落地行走10米都难以忍受,这种不定时炸弹一般的疼痛让他彻底丧失了正常人的工作和生活能力。近日,王先生来到华山医院寻求治疗,神经外科、内分泌科与血管外科组成多学科团队,成功使用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为其缓解持续的神经痛,帮助其重新开始了正常生活。

糖尿病足让他痛不欲生

10年前,王先生查出糖尿病后血糖一直控制不佳,饮食不节制,爱喝饮料,较少监测血糖,在此期间,他逐渐出现了下肢皮肤颜色暗沉、肢体感觉减退等症状。6个月前,王先生开始感到下肢疼痛,让他坐卧不安、夜不能寐,小腿以下的冰冷感挥之不去。随着时间推移,王先生神经病变症状越发严重,不能行走、不能穿袜穿鞋、不能触摸、甚至不能盖被子。疼痛爆发时,即使在冬天也需要将红肿发烫的双腿浸润在冰桶中才可稍稍缓解。严重的下肢问题使他年纪轻轻就丧失了生活工作的能力,更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标记区域为患者疼痛部位

为了寻求治疗方法,王先生辗转全国多地求医,吃遍了各种止痛药、尝试过各种止痛疗法,均以无效告终。走投无路的他偶然得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糖尿病足多学科团队开展了国际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脊髓电刺激手术,对于糖尿病足病变导致的疼痛、下肢血运障碍及神经病损的改善有很好的效果,疼痛难忍的他连夜奔赴医院预约门诊。

“经过内分泌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等综合评估,发现王先生疼痛剧烈已达到VAS 7-9分,双下肢动脉血管未见异常、未有创面,不符合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指征,从临床上看是比较典型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种情况我们建议他可以采用微创外科神经调控技术脊髓电刺激疗法治疗。”内分泌科主任李益明教授介绍。在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协作下,内分泌控制血糖、控制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亚专科为患者进行脊髓电刺激手术方案评估;血管外科则为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情况进行评估护航。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神经外科胡杰主任医师、孙兵副主任医师在全麻下为患者进行了脊髓电刺激电极植入术,将片状电极精准植入到患者脊柱内支配双侧下肢神经血管部位的相应脊髓节段。术后开机,王先生立即感觉到双足疼痛明显减轻,麻木僵硬感觉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酥酥麻麻、温热舒适的感觉。术后第二天,患者喜上眉梢:“昨晚终于睡了个好觉!”经过1周的测试治疗,确认电刺激有效后,神经外科功能亚专科团队将永久刺激器最终植入患者体内,并反复调整刺激参数,以取得最佳疗效;同时,内分泌科通过药物帮助患者稳定控制血糖水平和改善微循环;血管外科密切随访患者四肢血管情况。

截止目前,王先生已经植入6月有余,令人恐惧的痛苦再也没有袭来,他的生活也逐步回归正轨。

电极及刺激器植入

弱“电”一来,“痛”影无踪

脊髓电刺激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一项在国际上已成熟的技术,主要用于慢性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下肢缺血类疾病的治疗。最早在1967年全球首次报道将脊髓电刺激应用于慢性疼痛治疗,1976年,该技术首次被报道用于治疗肢体缺血引起的疼痛,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该技术是通过植入体内的神经刺激器发射微电流至脊髓,针对相应脊神经进行低压电刺激,一方面,通过刺激粗大的传入神经纤维,使疼痛“闸门”关闭,有效缓解神经痛;另一方面抑制交感神经的传出冲动,扩张缺血区域的小动脉和微动脉,促进缺血区域毛细血管的再生和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增加抗感染和组织愈合能力,避免截肢。脊髓电刺激技术的成熟使用为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疼痛的患者带来极大福音。

多学科护航糖尿病足“一站式”管理 

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17年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4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DPN)的患病率为20%~30%,其中50%的患者属于药物难治性疼痛。PDPN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疼痛,下肢重于上肢,夜间为甚,早期以双足远端受累多见,随病情进展可累及小腿及手部,疼痛可表现为刺痛、灼痛、撕裂痛、电击痛和感觉迟钝。PDPN疼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包括情绪、行动能力、社会关系、工作、睡眠、休闲活动和总体生活享受等方面;研究表明PDPN也是导致足部溃疡、截肢、步态障碍和跌倒相关损伤致残的主要原因。

华山医院目前建立了糖尿病足“一站式、多学科联合全新诊疗模式”,使患者免于在多个科室奔走,由内分泌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共同建立了多学科团队,运用国内外先进的分级多学科评估、脊髓神经电刺激等技术,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精准、有效、个体化治疗方案,让更多糖尿病足患者摆脱疼痛、截肢和伤残的风险,造福糖尿病足患者。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演变

华山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团队介绍

2013年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亚专科成立以后,在药物难治性癫痫、运动障碍疾病、颅神经疾病、慢性疼痛的外科治疗等方面均发展迅速。目前年总手术量1000多台,包括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手术,运动障碍病DBS手术,药物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等;另开展顽固性慢性疼痛手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痛、带状庖疹后遗神经痛、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脊柱外伤或术后疼痛、中枢痛、癌性疼痛、重度痉挛状态等)。专科团队密切跟踪国内外医学最新进展,以正规化、规范化和多学科合作作为学科发展的基本要求,治愈了大量疑难病例,是目前国内最重要的功能神经外科中心之一。

多学科团队专家简介

胡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功能神经外科亚专科医疗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委会颅神经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调控和功能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委员。擅长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脊髓或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中枢痛、癌性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疾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著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参编或副主编《现代神经外科学》《现代功能神经外科学》《癫痫外科学》《疼痛外科学》等20多部神经外科专著。

李益明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糖尿病与相关内分泌病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委,上海市康复协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JCEM》、《中国糖尿病杂志》和《中华糖尿病杂志》编委,《实用内科学》副主编、《Harrisen内分泌学》共同主译。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的诊治,建立了全面而系统的临床评估体系和治疗方案,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史伟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普外质控中心血管外科专家组成员,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各类周围血管疾病介入微创治疗,先后在德国莱比锡心脏中心、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美国北卡罗来纳Sanger心血管中心进修外周及主动脉疾病微创腔内治疗。

孙兵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神经电生理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学组委员。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2010)访问学者,德国慕尼黑脊柱研究中心(2013)访问学者,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文丨蔡加君

审核丨胡杰 李益明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