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冬病夏治适合哪些人群?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了解→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7-10 20:50:20

市健促中心介绍,利用好夏天这个阳气最旺的季节,可以好好“温热散寒扶正气”。很多人以为冬病夏治的疗法只是“三伏贴”,其实其疗法非常丰富,有穴位贴敷、针刺、艾灸等等。那么,冬病夏治适合哪些人群?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下吧!

01

丰富多样的疗法

1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会依据患者不同的病症选取各异的配方,把药物研磨成细粉,调和成糊状药饼,挑选适量药饼用胶布固定于特定穴位之上。“三伏贴”便是穴位敷贴的一种类型。

2

针刺

通常冬病夏治会选用“温针灸”,也就是在针柄上插上艾绒并点燃,借助针灸针将热量传递至穴位内部,通过穴位热敏效应和传导路径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3

艾灸

将点燃的艾条放置于体表的腧穴处,可采用隔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方式。借助灸火的热力经由经络传导,达成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目的。

4

刮痧、拔火罐、走罐

这些方法均能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呈现发红充血状态,出现青紫色的出血点,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痧”。通过改善局部的微循环,能够疏通经络、舒展筋骨、调理气机、祛除风寒,让人体的神经、循环、免疫、排泄等系统活跃起来,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

5

穴位注射

挑选注射用的药物注入特定的穴位,例如在足三里穴注射,一般能起到补益元气的功效;在肺俞穴注射,通常可用于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6

中药汤剂

“冬病”多由体内而生,对于病情轻微的患者,可仅采用外治的方法;对于症状显著、病程迁延日久的患者而言,需要内外兼治,加用汤剂进行内服治疗。

7

夏季膏方

许多患者可能未曾听闻“夏季膏方”,或者认为自己未曾食用过。实际上,用于治疗咳嗽的“蛇胆川贝枇杷膏”、润肺的“雪梨膏”、安神助眠的“酸枣仁膏”、清热解暑的“龟苓膏”等,都属于“夏季膏方”的范畴。虚寒性疾病患者,在夏季利用膏方进行调治,扶助阳气的效果更为突出。

02

适合哪些人群

1.日常畏寒怕冷、四肢冰凉、频繁因受寒而感冒的虚寒性体质人群

2.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或慢性鼻咽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3.患有虚寒性胃痛、腹痛、腹泻等病症,如慢性肠炎腹泻、功能性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

4.属于中医寒性痹证、腰腿痛范畴,如关节炎、颈肩综合征、腰椎病等,遇寒症状加重,夏季不耐空调、风扇等运动系统疾病的患者。

5.患有痛经、经期前后腹痛、腹泻等症状,受寒后症状加剧,温暖后症状减轻的女性

冬病夏治的疗法常常会组合运用,例如白领人群,日常工作应酬繁多、压力巨大,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到了年底最忙碌的时候容易出现手脚怕冷、乏力、气短、睡眠质量差等情况。在夏季,通过温阳散寒的拔罐、艾灸、穴位敷贴,再配合中药内服,能够益气温阳,对身心调治的效果更佳。

03

治疗注意事项

▼不用局限于“三伏天”

实际上只要气温超过30℃就可以开展冬病夏治,不必局限于“三伏天”期间,主要宗旨是抓住“天气炎热”这个环境条件,依据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治疗。

▼接受针刺、拔罐的患者

接受针刺、拔罐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不宜有饥饿感,也不能过饱、过度劳累以及饮酒。

▼进行穴位敷贴的患者

进行穴位敷贴的患者,需要清洁局部皮肤,避免过多出汗。

治疗期间,要防止受寒;应禁食过于寒凉的食物,如冰镇食品等。

注意观察治疗部位的皮肤有无过敏反应,当出现轻度瘙痒发红时,可暂停或缩短敷贴时间。

▼这些人群不适合冬病夏治

急性发热、皮肤过敏或有皮损、疮、疖、痈的人群,咽痛、咳黄痰、舌苔黄腻者,孕期女性,以及存在严重心肺功能损伤、血压波动较大、活动性出血等情况的人群。

资料 | 市健促中心

编辑 | 李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