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青春上海 > 文章详情

“小众赛道”让他们闯进来了,这个UP主进厂拍出百万播放量!

转自:青春上海 2025-07-10 12:58:12

点燃一根火柴、打开一盒电池
很少有人会思考它们是怎么诞生的
而在B站
UP主团队@一切的流程
用镜头回溯它们诞生的初始
他们走进上百个工厂
闯入了这个“小众赛道”

这个团队并非行业专家

却跑了全国上百家工厂

从具有时代特色的火柴厂

到科技前沿的太阳能光伏板工厂

他们见证着

中国工厂流水线上的千变万化

也凝望着中国制造行业的发展

没有解说,只有机器轰鸣、工人穿梭

90后摄影者李亚鹏

与他两个朋友一起

记录下上百家

中国工厂的流水线制造图景

从一个棉被厂开始

闯进工厂的世界

“当时经常看工厂制造的视频

大多数是国外的

中国制造业发展得很快

我们想拍拍中国的”

工科生李亚鹏

两个新闻专业毕业的朋友

这是“一切的流程”最初的模样

李亚鹏

队伍成形前,李亚鹏在做销售,两位朋友身处新闻业,都和工厂八竿子打不着。但他们都有个梦,通过影像展示中国制造。

李亚鹏来自机械设计制造机器自动化专业,大学时进工厂参观过,对生产制造感兴趣,两个朋友会拍摄、剪辑,于是一拍即合,就这么开始了。

最初,打了几十通电话去联系,却被许多工厂婉拒。第一家愿意让他们拍摄的工厂,是个生产棉被的“小作坊”。

就这样,他们带着摄影装备——一台手机,走进了现实意义的流水线。

厂房里共计三四十号工人,专门生产棉被套装。“厂区虽小,但是有面料布料裁剪区、缝纫区、梳棉区、自动绗缝区,觉得挺有意思和意义的。”李亚鹏说。

身处其中,李亚鹏形容是“一场探索”。在那里,他见到洁白柔软的棉花如何变成棉被。拍完回去,视频剪出来共计八分钟。

传到网上,没有解说,背景音只有发出飞转声的缝纫机、工厂特有的因寂静而凸显的嗡嗡声,这也成了之后“一切的流程”视频的惯例:十几分钟内,只有工厂的流程在画面上安静地运转。

实地拍摄了解

将所见还原给观众

“河南、山东、河北、安徽

江苏、广东、浙江……

为了拍工厂,很多地方都去过”

为了拍摄,不知不觉

他们从北方走到南方

跨过七八个省份

他形容,拍摄“没有标准”

“只要工厂愿意展示,我们就会前去”

生产电池的过程

渐渐地,接受他们拍摄的工厂越来越多,有些认为可以起到宣传作用,有些是之前拍过的朋友进行介绍。

李亚鹏团队认真对待每一家工厂。每次拍摄前,都会简单了解工厂所在行业、制造流程。这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拍摄范围跨度很大,从喝酒的酒瓶、体育娱乐台用的球桌,甚至到专业的PCB电路板组装,无所不包。另一部分则是对工厂的敬畏。

在他们的视频里,往往有一系列镜头语言,一列列工业品并排,工人们在其间忙碌,构成一种强烈的工业美学,但李亚鹏并不认为这有何特别,他平静地讲述拍摄的目的:“我们只是正常拍出工厂的景象,尽力将人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还原至视频里。”

百万播放的火柴厂

时代变迁下的新与旧

“一切的流程”账号上播放量最高的

是一条拍摄火柴厂的视频

在B站播放量超过150万

“寻找火柴厂很困难

现存的大规模生产的工厂很少”

李亚鹏坦言

他们从一位天津的“花火爱好者”

收藏的火柴图案开始寻觅

最终和河南安阳的

一家火柴厂接上了头

在火柴厂拍摄火柴生产

“成千上万,全部滚过来。”李亚鹏描述火柴工厂流水线上感受到的“震感”。

在火柴厂,李亚鹏见识到了各种新奇的、从未见过的火柴类型。原来火柴还能有婚庆、世界杯主题,被用来制作中国地图……

他们意外发现火柴厂里还开设了一家看似格格不入的印刷厂。“印刷厂是为了定制火柴包装的图案而特设的,如今火柴需求量少,外面很少有印刷厂会特意接活儿。为了服务火柴,老板搞了个印刷厂,为了养活印刷厂,又开始接印刷业务。”

李亚鹏从中看到时代下产业的变迁。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有些东西走得慢,变成了一种执着的坚守。但亦有一些新生的中国工厂,踏着浪潮,生机勃勃。

让中国工厂广为人知

解锁更远的旅途

在B站,“一切的流程”拥有12万粉丝

年轻的Z世代观众们

享受观看一丝不苟的制造流程

并在评论区留下看法

有讨论工厂科技含量的

有单纯见识制造“大场面”的

还有戏谑地表示“想要订购”的

钢厂生产钢球的过程

之前,趁着火柴那条视频火热,李亚鹏在视频下帮忙放出那家火柴厂的相关购买链接,购买量达到100多单,销售共几千盒。“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视频,给厂家带来更多东西,不仅是宣传,甚至是一些询盘和订单。”李亚鹏说。

在李亚鹏看来,这些年轻人热衷于观看中国工厂的视频,多是出于“好奇”,或者“对知识的渴望”。

通过视频,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各种行业、产品,不断拓宽眼界。这也是李亚鹏和团队拍摄的目的:“我们想通过产品的生产、工厂的拍摄,去宣传中国工厂、中国制造。”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许多国外网友慕名而来,表示对中国制造的认可,还有通过写邮件或其他社交软件咨询想采购中国产品。

尽管已经拍摄了一百多家工厂。但对团队来说,这只是开始,“拍摄的数量不及中国工厂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李亚鹏强调。

他们还有许多想拍的行业,比如食品行业,或者高新技术产业。一家家盘点着,面对制造的新世界,李亚鹏以冒险家式憧憬的语气轻声感慨:“时至如今,我们看得仍太少。”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文末【】【】,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责任编辑:张家宁
校审:姚佳森
终审:沈蔚

点亮
你想看到哪些类型的中国工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