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真如镇街道天汇广场15号楼的大厅,温暖精致的布置让人耳目一新,楼宇综合服务站为楼内的住户和商户提供“家门口”的党务、民生和营商服务,墙面上楼道治理小组、党员亮身份和丰富的楼组活动剪影传递着浓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描绘出“两楼一平安志愿者”的美好画卷。
作为一幢大型商住两用楼,天汇广场15号楼内有466户住户和39家企业,住户中有九成是租户,体量庞大、流动性高、治理难度大。真如镇街道天汇楼宇党委将“党建+楼道”的力量深深植入15号楼,不断加强楼组治理,将这座复杂的商住两用楼打造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样板。
“聚起来”
趣缘联谊打通楼组“次元壁”
在治理工作开展初期,天汇楼宇党委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将楼内多元化的群体凝聚起来。经过走访和分析,发现虽然住户和商户的职业、家乡、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但也具备年轻、喜欢运动等共同点。天汇楼宇党委以此为切入点,引领楼内党员、楼委会和“第二梯队”成员共同开展趣缘社团建设,通过社团将有相同爱好的人召集起来,提升楼组的凝聚力。
在党组织的推动下,15号楼相继建立了夜跑、宠物、羽毛球等社团,这些社团成为打破不同群体间“次元壁”的桥梁,化作推动楼组感情升温的“金钥匙”。例如在夜跑团中,团员们相互鼓励、相互指导,从见过面说不上话的“陌生邻居”逐渐成为亲密的队友,从社团中的交流发展为平日里的问候和帮助,15号楼逐渐由“生人社会”向温暖的大家庭转变。
“治起来”
共同参与答出楼组治理“最优解”
有了凝聚力,天汇楼宇党委趁热打铁,搭建“相约星期六”议事平台,推动开展“楼事楼议”,提升楼组的自治力量。在党组织的引领下,15号楼组代表们通过议事平台成立了自治小组,一起商量着制定了楼内的自治规约,并将“天天相见,心心相汇”作为楼组建设的主题,开展一系列自治活动。例如针对楼组大厅闲置吧台脏乱的问题,住户们提出将吧台改造为服务站,通过众筹的形式将吧台区域装点一新,由党员和治理小组成员轮流值班,为楼内的商户、业主和租户提供日常所需的综合服务,将“天天相见,心心相汇”的主题落实在楼组治理的点点滴滴。
在楼组自治的推动下,15号楼环境更加整洁,秩序更加规范,有问题一起商量、有困难一起帮忙成为楼内的主旋律,各类投诉和抱怨也随之减少,让这座多元复杂的大型商住楼成为有爱有序的善治楼组。
“一起来”
楼组辐射社区共建美好家园
15号楼的自治体系成熟后,逐步影响了整个社区和周边的街区。15号楼孕育的社团吸引了天汇社区和周边的爱好者,社团队伍不断壮大。天汇楼宇党委推动社团向治理团队转变,夜跑团在跑步过程中及时发现并上报途中发现的问题隐患;宠物社团引导居民文明遛狗、规范投喂和管理流浪动物;植物园社团担任科普讲师,为社区的青少年讲解自然知识……将趣缘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
与此同时,15号楼中涌现出的“达人”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来自楼内消防企业的员工成为附近街区的平安志愿者成员,为街区商户科普消防知识、指导消防演练;楼组治理小组的成员成为业委会成员,带着楼组治理的丰富经验为整个小区服务……15号楼的党建引领楼组建设成为一台“发动机”,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接下来,天汇广场15号楼将继续加强“两楼一平安志愿者”建设,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团结凝聚更多住户、商户参与到楼组治理中,让更多的“天天相见”变成“心心相汇”,共筑美好真如。
记者:普陀区融媒体中心真如分中心
编辑:戴琳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 你好 | 社区为老服务,绘就暖心底色
“物业+养老”,普陀探索“原居养老”新路径
多学科体重管理,20分钟“无痕”手术破减重之难
优化离境退税消费环境!上海出台三年行动方案
身边人讲身边事丨邵建萍:巧思绣“新”景,匠心融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