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密路青溪路丁字路口,盘踞着两处50余平方米的低矮平房,一处位于虹桥中园、春花苑二期大门口,另一处则位于春花苑二期北侧围墙外。它们看似不起眼,却是周边居民的“心病”——由于房屋位于小区出入口,且占用部分人行道,产生了交通盲区,所处路段还是宽仅7米的哈密路狭窄区域,小区居民出行和周边路人通行都有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改造前
“我从2000年入住春花苑二期,之后陆续有居民因为这两处小房子阻碍视线,发生很多次交通事故,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互相碰撞,对我们的出行极为不便。”春花苑二期业委会主任吴明华表示。“最严重的一次在2023年底,小区里一位60多岁的阿姨出门没看到车,被撞导致盆骨骨折,而且因为属于司机视野盲区突然闯入,判定责任自负。”程家桥街道王满泗桥居委会主任黄燕告诉记者,为此,小区居民多年来持续通过居委会、人大代表等途径反映该问题,强烈要求解决这两处“堵心房”。
与此同时,“程新”第二街区党支部书记倪振浩也在走访中接到商铺商户集中反映:哈密路沿线尤其是春花苑与虹桥中园小区附近路段,机动车行驶时常遇突发状况——小区出入的电瓶车频繁“突然现身”或探头穿出,因视线受阻,司机往往来不及反应,存在较大交通事故隐患。因此,街区主动联合居民区,将这一安全隐患整理汇总,在每周网格联席会议上向网格长专题反映,推动问题协同解决。
那么,这两处平房到底从何而来,又该怎样解决呢?据程家桥街道管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两处平房由于历史原因保留至今。解决居民诉求的最好方式是将其拆除,但拆除工程还涉及市政道路、水电、架空信息线等不同工程。
施工改造中
如何协调各方解决问题?今年,在推进“多格合一”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的过程中,程家桥街道党工委将“哈密路综合整治”列入中网格裉节问题,并多次召开协调会。最终,区建管委、新泾镇等部门单位的力量得以汇集起来,共同处置两处“堵心房”。在取得产权方同意后,程家桥街道清空了房内物品,协调架空线指挥部、公安、物业搬迁了房前斜杆上的信息线、小房上的摄像头等设施,在虹桥中园、春花苑一期和春花苑二期小区居民的支持配合下,于7月2日正式动工拆除。
拆除改造后
现在,两处平房及其附近的架杆被清除后,哈密路的视野开阔了许多。“我们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整条街都通透了,整体环境好了不少。”附近的商户表示,“为了平时经营方便,我们自己也住在这个小区里,进进出出便利了很多,不用担心旁边突然有车开过来。”“能把这个我们居民最关注的问题解决了,真是太好了!”吴明华说。
平房拆除后,哈密路街区的综合整治工作仍在进行。“拆除后留下的空地、小区出入口以及停车位等后续问题,将配合哈密路整体提升做调整。目前区建管委正在规划。”程家桥街道管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程家桥街道还将针对哈密路道路狭窄、机非混行等问题进行深度整治。
“能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多格合一’真是帮了大忙。”程家桥街道王满泗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庞瑶珺说,“我们希望借助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力量,迈小步、不停步,不断实现居民的小确幸、大幸福。”
图片来源于程家桥街道
撰稿:谭奕茂、代建美(实习)
编辑:史焕焕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