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养生馆里的“专属档案” | 75号故事汇

转自:上海检察 2025-07-09 12:22:09

讲述人

傅 慧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

“独居”“退休金高”“儿女在外地”“老伴瘫痪在床”“怕死”……这些冰冷标签“贴”在一位位老人的名字后面,像精准的靶标。很难想象,这是一家养生馆给客户记录的“专属档案”。

图为涉案养生馆的“客情本”

2023年,我在浦东新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担任主办检察官,办理了这起养生馆诈骗案。还记得当时看到报案人葛女士母亲的那页档案赫然记载着:三个月,消费30多万元。我心头一沉,这哪里是养生馆?分明是处心积虑的狩猎场!

闯入“零口供”谜团

案件僵局如何破解?

最初接手这个“硬骨头”,迎面撞上的是39名犯罪嫌疑人的“零口供”。

该团伙在上海拥有14家门店,专盯老年人,通过发传单拉客,短期内被榨取几十万元的老人不在少数。更棘手的是,老板黄某竟组织员工集体串供,严令删除所有手机群聊信息。仅在一名总监手机中,残留了黄某的语音:“告诉大家,进派出所不用怕,删干净聊天记录,警察查不到,咬死都别说!”

老年受害者的认知与表达能力受年龄所限,笔录大多模糊不清,难以指证诈骗;加之14家店账目混乱庞杂,诈骗金额认定困难重重……案件侦办陷入僵局。我们决定:自行补充侦查,撕开迷雾。

自行补充侦查

锻造严丝合缝的证据锁链

图为涉案精油产品。

由于该团伙内部架构复杂,涉案人员众多,全案被分配给部门内多位检察官办理。我们协同作战、互通有无,梳理了被害人笔录、门店账本等关键证据。

养生馆究竟是提供正常服务还是诈骗?通过将不同被害人在陈述笔录中指认的犯罪嫌疑人一一对应,重新梳理证词,真相在细节里渐渐浮现。所谓“中医世家”技师,用廉价劣质精油和药泥,包装成动辄几千上万元的“神药”;更以“验血验尿”造假结果恐吓老人“不做项目会危及生命”。

被害人孙阿姨笔录中痛陈:“总监说店里出过‘奇迹’,坐轮椅的做完按摩站起来了。我老伴腿不好,结果半年花了60多万,一点用没有!”团伙不仅哄骗、威胁客户消费,甚至主动为“钱紧”的老人垫付费用,给老人套上“还钱还人情”的无形枷锁,使其深陷债务泥潭。

我们对接审计单位后,发现原有的审计报告仅依靠被害人的客观陈述笼统地认定了金额,难以精准追溯。我们建议以“人、时间、记录”为铁三角,筛选能具体指认嫌疑人的被害人,能与相关犯罪嫌疑人入职时间对应的时间段,有账本记录、交易记录或取现记录等相佐证的金额,再作全面的综合认定。最终我们从海量混乱数据中锁定了全案高达560余万元的诈骗金额,形成了条理清晰、无可辩驳的审计报告。

剑走偏锋

彻底铲除养生馆诈骗“毒瘤”

证据确凿之后,如何击溃嫌犯顽固防线?我们“剑走偏锋”,决定从承上启下、连接各层关节的三名“总监”——庄某、孙某、李某入手,于2023年9月,率先对这三人提起公诉。庭审前,我们制定了完备的出庭预案,准备了各类预设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有扎实的证据在手,我信心很足。

法庭上,被告人庄某三人抱有侥幸心理,依然喊冤。他们辩解未冒充医生、没有身体检测项目、无犯罪故意等,我当即出示数十名被害人的详细被骗陈述予以反驳。当其辩称未获利时,我拿出了清晰的诈骗金额审计表格,被告人的头渐渐低了下去。我抓住时机进行法庭教育:“你们骗走的,是老人的养老钱、救命钱,其中还有残疾人!”庄某三人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当庭认罪认罚。

“零口供”堡垒被精准撬开豁口!我们抓住战机,迅速召开公检联席会议,以“架构、成员、模式、获利”为纲,引导公安机关深挖细查,同时组织同类案件的承办检察官研讨不同层级的证据标准,逐个击破。

从塔尖的老板黄某,到总经理、区域经理,再到门店店长、按摩技师等,各层级的其余36名被告人陆续被提起公诉。直至2024年11月底,全案39名被告人悉数以诈骗罪获判,刑期从有期徒刑十一年至拘役五个月不等。这颗盘踞申城、祸害老人的“养生馆”毒瘤终被彻底铲除。犯罪分子得到严惩,但暮年受害者破碎的生活却无法随着判决自动复原。我们将追赃挽损贯穿办案始终,全力冻结、追索,最终为老人们追回350万元。

卷宗已归档,但那些“专属档案”上刺目的标签、老人们含泪的眼睛,却烙印于心。面对涉老涉众诈骗,严惩与追赃,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守护的是老百姓的钱袋子,也是不容玷污的公平正义。

供稿 | 浦东新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