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角度来看,“远视”和“老花”是完全不同的视力问题。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一起来看↓
01
远视眼和老花眼的发病机制和矫正方式不同
远视属于一种屈光异常,是眼球结构方面的问题。简单来讲,正常的眼睛能够将进入的光线精准聚焦于视网膜上,而远视眼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者角膜、晶状体的屈光能力不够,使得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这样无论是看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都不清晰,都需要借助眼镜来矫正。轻度远视在儿童或年轻人身上或许表现不明显,因为年轻人的眼睛具备较强的调节能力,可以通过“使劲对焦”来弥补这一缺陷。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调节能力逐渐衰退,远视的症状也会慢慢显现出来,比如看近处物体聚焦困难、远处物体清晰度下降、眼睛容易疲劳等。
相比之下,老花眼在医学上被称作“老视”,并非一种屈光异常,而是随着年龄增长,眼睛自然老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调节功能的衰退。人眼内有一个关键部件叫晶状体,它如同照相机的镜头,能够自动改变形状来调节焦距,帮助我们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年轻时,晶状体柔软且富有弹性,睫状肌也很有力量,所以调节起来轻松自如。然而到了40岁之后,晶状体逐渐变硬,睫状肌的调节能力也减弱,眼睛变得“懈怠”了,尤其是在看近处物体时,就会开始感到吃力。这种现象并非疾病,而是自然衰老的一部分,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
虽然远视和老花都会使人“看近不清晰”,但它们的本质截然不同。从产生机制到矫正方法,两者之间存在诸多关键差异,具体可详见下表:
02
远视眼和老花眼的发病机制和矫正方式不同
远视和老花有可能“同时出现”,也就是说,一个原本就患有远视的人,到了中年阶段也可能会出现老花。他们不仅看远处不清晰,看近处也模糊,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感觉视力全面下降。这种情况往往需要佩戴多焦点眼镜或渐进镜片来同时矫正远近视力问题。
03
视力变化成因复杂,
需通过专业机构鉴定后再进行矫正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发现视力变得模糊后,选择随意在街头买一副老花镜,或者从网上“自行测试配镜”。虽然这样很方便,但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安全。因为看近吃力不一定就是老花的问题,也可能是远视,甚至可能是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的早期症状。如果不经过正规的验光和检查,很容易出现误判,导致配镜不合适,甚至延误治疗时机。
最科学的做法是在视力发生变化时,前往正规医院或专业的视光机构进行眼部检查。通过验光和裂隙灯检查等方式,医生可以判断你是远视、老花,还是患有其他眼病,并提供合适的矫正方案。
总之,远视眼和老花眼并非同一回事,一个是眼睛发育或结构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随年龄增长不可避免的功能退化。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保护视力、科学用眼的第一步。尤其是步入中老年阶段的朋友,面对视力模糊时不要随意猜测,更不要凑合,及时进行正规检查、科学配镜,才能让我们在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拥有清晰、明亮的“视野”。
资料 | 上海疾控
编辑 | 李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