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时分,8岁的康康(化名)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上海市同仁医院皮肤科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发现,康康的手腕、双臂多处出现了丘疹,瘙痒无比的患处已经被康康抓破了皮。
经过问诊,医生了解到,康康每天都会在户外踢足球,再根据患处的情况,医生判断康康是因为太阳暴晒后紫外线过敏导致了皮炎。
“夏季最常见的一种皮肤过敏,就是紫外线导致的外源性过敏反应,也称为光毒反应,是太阳直接作用于皮肤产生的一种反应。”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张洁尘介绍,紫外线过敏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灼热、刺痛、瘙痒,可能伴随丘疹、水疱或脱屑,严重时可能出现头痛、发热等全身反应。通常在阳光下暴露之后的数小时至1—2天内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且因个体差异和紫外线强度不同而程度不一。
对于紫外线过敏,张洁尘指出,防患于未然最重要。外出时可通过遮阳帽、长袖衣物、墨镜等进行物理遮挡,并涂抹广谱防晒霜(SPF30+,PA+++以上),每2小时补涂一次。尽量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阳光直射,若需外出,选择阴凉处活动。过敏性体质的人群,少吃一些有光敏剂、光敏作用的水果蔬菜,比如菠萝、芒果、芹菜、野菜等。
如果不小心被晒伤,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救:用冰牛奶在患处湿敷5—10分钟,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如果出现了红斑、丘疹、水疱等情况,还是要及时就医。
张洁尘也提醒,无论是预防阶段、治疗阶段,还是防止复发的阶段,都要注意皮肤屏障的保护:用温和的沐浴液洗澡,沐浴后涂抹有保湿效果的身体乳,平时不要搔抓患处,以免皮肤屏障进一步受损而使症状加重。
部分图片来源于千库网
编辑:程 前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