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交通 > 文章详情

【营商环境】上海交通行业信用监管显成效!多维举措筑牢行业诚信基石

转自:上海交通 2025-07-08 15:49:53

近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发布最新一批道路运输市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新增法人类失信主体152家、失信从业人员89名及未经许可类失信人员708名。

这是上海交通行业持续深化信用监管机制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探索信用分级分类管理的具体实践。通过制度规范、科技赋能与共享共治,构建起全链条信用管理体系,为行业健康发展注入强劲诚信动力。

制度建设

在制度建设层面,上海制定《上海市道路运输市场严重失信主体管理实施细则》,明确57项严重失信行为,涵盖道路客运、货运、汽修、驾驶员培训等全领域。无论是未经许可从事运输经营、造成重大责任事故,还是网约车违规交于他人经营、检测机构篡改数据等行为,均被纳入严管范畴。同时配套6类21种惩戒措施,从行政审批重点审查、财政资金扶持限制,到日常监管列为重点对象等,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约束格局。此次新增的152家法人失信主体中,既有因违法超限运输被责令停业整顿的货运企业,也有超越许可范围经营的客运站经营者,充分体现制度执行的刚性。

科技赋能

科技赋能让信用监管更精准高效。上海打造“交通信用平台”,实现与行政审批、执法等业务系统无缝衔接,自动归集失信信息,确保“应归尽归”。当失信主体使用相关业务系统时,平台会通过企业名称、统一信用代码等信息自动锁定业务或发出提醒,保障“应惩必惩”。像此次新增的法人失信主体中,其失信信息已同步推送至各相关系统,后续业务办理将受到严格限制。平台全程记录操作日志,有效杜绝人为干扰,让监管更公正透明。

协同发力

信用监管的成效更体现在共享共治的协同发力上。行业内部将失信名单与行政审批改革、线路经营权管理等挂钩,严重失信主体不再享受告知承诺等便利措施,抽查比例和频次显著提高。社会层面通过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对接,实现跨部门联合惩戒,如限制严重失信主体获取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额度、参与文明单位评选等。行业协会也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发布警示、会员降级等方式督促企业诚信经营。

修复机制

对于失信主体,交通部门并非“一惩了之”,而是建立完善的信用修复机制。此次发布的失信名单有效期为2年,失信主体可按规定采取整改措施修复信用。同时明确异议申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救济途径,保障主体合法权益。

如今,上海交通行业信用监管已形成“制度完善、科技支撑、多方参与、奖惩并举”的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行为,提升了行业治理水平,为营造安全、有序、诚信的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击本篇微信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发布道路运输市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通报”(沪交客【2025】416号)全文

编辑:周忆群、倪小兰

精彩看点

飞机上的这些标识你都认全了吗?

重磅呈现!“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纪念展”开幕倒计时

脚踩177℃滚烫沥青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上海市交通委宣传展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