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上海开放通商口岸,西方建筑技术与建筑思潮大量涌入。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迎来城市建设高潮,外资涌入催生了对现代建筑的需求,民族资本崛起则推动了商业建筑和住宅开发。这一特殊历史背景催生了本土营造厂的快速发展。营造厂作为设计方与施工方的关键纽带,承担着从基础施工到装饰落成的全流程工作。在众多营造厂中,辛和记营造厂以其精湛的施工工艺和对近代建筑技术的贡献,在上海城市建设史上留下了独特印记。
辛和记营造厂由杨浦辛家湾人辛和尚(1891年生)于1910年代创立。幼年因贫辍学,随父在英商杨树浦水厂习得打样技艺后返乡创办木作,后迁至永嘉路附近转型建筑领域。凭借精湛技艺,其承建了永安百货公司、上海申报馆、江南造船所、天主教堂等上海地标,并拓展至南京劝业会莫威阁、东南大学图书馆等外埠工程,成为近代沪上首屈一指的华商建筑企业。其建筑作品涵盖百货、工业、市政设施等,以“信举日增”的口碑赢得南北巨商信赖,在20世纪上半叶上海城市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篇将带领大家了解原上海申报馆、永安百货大楼、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办公楼这三处辛和记营造厂的作品。
1
原上海申报馆
汉口路309号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原上海申报馆历史照片
原上海申报馆位于汉口路309号,建成于1918年,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中文报纸《申报》的原报社大楼,也曾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的社址,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申报馆现状
该建筑占地面积约7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80平方米,采用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立面设有复合式壁柱与花岗岩门楣雕刻,壁柱、檐口有装饰细部,底层大厅拱弧型平顶饰有精美的石膏花纹,美轮美奂,大门门楣上横挑花岗岩,申报馆三个大字凿镂其中,整体呈现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的近代欧式建筑。
室内及中庭
如今申报馆原址一楼是一家西式餐厅,窗外印着曾任《申报》总经理的史量才的一句话:“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代表了曾经传媒人的骄傲和气节。
如今的申报馆内部
2
永安百货大楼
南京东路635号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永安百货大楼历史照片
永安公司大楼位于南京东路635号,建于1918年,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辛和记营造厂承建,占整个街坊,北面入口朝着繁华的南京路和繁忙的浙江路,南面则是仓储、办公、餐饮和旅馆等其他功能。
永安百货大楼现状
建筑整体采用西方古典主义风格,融合巴洛克元素,以东北角弧形立面和顶部三层巴洛克式塔楼“绮云阁”为标志性特征,外墙饰以汰石子饰面,沿街设三座爱奥尼克双柱拱门。
商场内部和橱窗历史照片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上海地下党组织在永安公司布置迎接解放的具体任务,当解放军进入上海,地下党员冒着敌人的冷枪登上永安公司最高处——绮云阁,将红旗插上绮云阁顶端,随后先施、新新、大新等百货公司也纷纷扬起红色旗帜。霎时间,南京路上红旗飘飘,普天同庆。上海解放后第三天,永安公司即开门营业。
红旗飘扬的绮云阁
1956年公私合营后,永安公司改名为上海第十百货公司,1987年大楼改建后称为“华联商厦”。2004年,商厦实施“历史名店重塑辉煌”的综合提升工程,2005年4月,该商厦重新启用旧称“永安百货”,并在建筑外观上恢复了昔日的繁华和经典,为南京东路商业街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3
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办公楼
建国中路22号
黄浦区文物保护点
建国中路22号旧照
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内的建国中路20号和建国中路22号,现在分别挂有两块铭牌:“会审公廨”和“原中央巡捕房”,道出了这两幢历史建筑曾经的身份。其中,建国中路22号由辛和记建造,建于1918年,最初仅仅是一间小捕房。2011年至2014年,经过三年的修缮,现为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场所。
建国中路22号现照
这处建筑为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筑正立面对称设计,竖直方向三段式布局,二、三层窗间墙设计双臂柱,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和视觉吸引力。立面正中设置拱形门洞口,局部装饰精美,矩形窗户排列整齐,每层窗户的大小和形状相似,这也是古典建筑追求秩序和比例的体现。
如今的建国中路22号
结 语
南京路上的巴洛克立柱至今依然挺立,默默讲述着一个时代的故事与启示。辛和记营造厂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在技术传承、资本韧性与制度进化中的探索历程。工匠精神需要制度的保驾护航,技术的落地生根离不开生态的有力支撑,那些未曾刻入石碑的名字,终将以另一种方式融入城市的血脉之中。
*本文内容参考《杨浦区志》《上海建筑施工志》《吴淞风物|松潘路辛家湾》《我看|先施百货的“来头”居然这么大?》,部分图片内容来自砸劲南京路、档案春秋、乐游上海等公众号。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