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是广大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急需妥善解决的问题。2024年3月15日起,“今日闵行”推出“建议提案办理360°”栏目,展现办理工作人民民主全过程,助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蜿蜒穿过莘庄镇的团结河,是周边居民们散步休闲、亲近自然的重要廊道,去年曾因水质波动、偶有异味引起区政协委员高瑞英的关注。今年两会期间,一条“加强莘庄地区团结河治理,遏制水质恶化”的提案,将她自己变成了“民间河长”,也催生出独具特色的“一线共治”创新模式,如今这条承载着居民期盼的河流已重焕生机。
从“纸上建言”到“河畔守护”
团结河从莘庄镇穿行而过,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年,区政协委员高瑞英对团结河的状况忧心忡忡,“水质反复波动,尤其雨季偶尔出现浑浊或异味,影响河岸景观,更让居民对水生态健康和生活品质感到担忧。”在区政协七届四次全会上,高瑞英委员郑重提交提案,呼吁各方携手为团结河“把脉开方”。
莘庄镇作为提案主办单位第一时间“接单”。镇相关负责人牵头,精准把握梅雨季水质易波动的关键节点,主动邀约委员共商治理良策。
此后,一场特殊的“河畔议事会”在河边举行,镇分管领导率水务部门与高瑞英沿团结河步道实地巡河,从2019—2021年实施的底泥疏浚、步道贯通、生态绿化、截污纳管等系统整治工程到近年来精细化管养举措,将线上的“文来文往”转化为“眼见为实”的坦诚交流。
区政协委员高瑞英与莘庄镇副镇长余剑秋沿团结河步道实地巡河
政协委员变身“民间河长”
考虑到高瑞英委员工作生活紧邻河畔,莘庄镇邀请她担任“民间河长代表”,建立与镇水务部门的定向联系机制。莘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余剑秋表示,“邀请民间河长代表参与治理,就是要将委员专业视角与日常监督深度融入治理体系,提升工作实效性。民间河长代表在日常休闲散步时发现水质异常时可立即‘吹哨’,我们承诺快速响应处置。”
一次高瑞英发现河道边有垃圾堆放和死的小鱼,就马上跟镇里联系,了解到原来是有人放生时留下的,镇里表示马上跟各部门对接,及时清理落实。“他们说天稍热时再让我去看下”。后来高瑞英接到电话说整治好了,她沿着团结河从莘浜路走到沁春路,“再去看果然比以前干净多了,水质和味道也改善了许多”。
“即时吹哨—快速响应”的模式打破了以往被动处理问题的局面,将问题解决端口前移,构建起高效问题发现与处置闭环,显著提升响应灵敏度,实现协同治理,政协委员从提案提出者转变为治理过程的深度参与者。
从水质波动到清流常驻
莘庄镇乘势而上,针对团结河水质波动问题,持续强化管理,打出治理“组合拳”:健全日常巡查保洁制度;联动区水利所科学调水引水,优化水动力;完善水质监测与快速反应体系;联合区级部门排查整治雨污混接,沿河排口安装旱流截污设施,基本实现晴天无出水,严控污染源。
如今的团结河无论水质还是景观都有了显著改善提升,步道上散步休憩的居民日益增多,这条河流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能否让大家都参与,让好的环境持续下来?”最近高瑞英又提出在河岸边竖起牌子提醒居民行人保护环境。“我说牌子不要中规中矩,可以可爱一点,大家容易接受,这个建议他们也采纳了,说不久就会实施,过段时间我还会再去看看”。
从提案落地到机制创新,从水质波动到清流常驻,高瑞英对团结河的长效治理充满信心,“团结河的变化不仅是水环境改善,更是政府市民携手共治、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期待未来能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与政府、社区努力,让这条母亲河永葆生机,成为莘庄宜居品质的闪亮名片。”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