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监狱 > 文章详情

当《长安的荔枝》中的“任务”进到高墙……

转自:上海监狱 2025-07-05 13:18:36

岭南到长安,五千里,三日鲜。一粒荔枝的运送,看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高墙之内,重塑迷途的灵魂,改变一个人的错误认知,告别罪错的过去,重新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这样的“任务”,监狱民警也为之不断努力。

《长安的荔枝》中荔枝的运输需要制定“路线图”与“保鲜书”;高墙之内,灵魂的重塑,同样需要科学的“改造路线图”与明确的“希望保鲜术”。

精准路线 vs 个性化改造方案

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路线。每一个迷失的灵魂,都需要专属的“新生导航图”。暴力犯陈某,性格暴烈如雷,动辄挥拳。民警深入了解情况进行“测绘”:心理评估揭示其易怒,分析原因,可能源于童年受歧视形成的深度自卑。据此,民警定制矫治方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层层剥解错误认知;引导陈某习练书法磨砺心性,平息戾气;鼓励参加紫砂壶工艺培训,在精雕细琢中重建价值感。经过五年的勤学苦练,他手握高级技能证书,眼神温润平和:“从前用拳头‘说话’,伤人伤己;现在靠这双手艺吃饭,心稳了,路也宽了。”

极致保鲜术 vs 综合教育手段

保鲜靠智慧,育人需匠心。文化滴灌润心田,技能锻造赋新生,法治明灯照前路,多管齐下守护“希望”不凋零。李某是一名盗窃惯犯,曾是浑噩度日的文盲,人生黯淡。民警施以“保鲜组合拳”,让他真切地在“希望”中改造:鼓励李某参加基础扫盲班,用知识点亮他重新认识世界的明灯,当他第一次自己读懂女儿来信时,泪流满面;安排他系统竹编习艺,赋予他今后谋生的硬本领,粗糙但灵巧的双手现在能编织出精美器物;亲情帮教的视频中,女儿期盼的眼神成为他最强大的动力源。释放时,他紧握竹编作品,泪中带笑:“识字了,能凭手艺养家了,绝不再让闺女为我抬不起头!”

驿站接力协作 vs 社会支持接棒

一人一马难行远。新生之路,是监狱、家庭、社会爱心力量永不掉棒的“接力赛”。临释人员王某,面对自由却深陷“出去后住哪?吃什么?”的恐慌。监狱提前启动“新生接力”:狱内开展精准评估,分析和了解其实际需求与自身技能;通过安置帮教,无缝对接属地司法所,迅速落实过渡性安置住所;积极联络爱心企业,根据其狱内学习的厨艺特长,锁定实习厨师岗位。出监当日,属地司法所人员与企业代表温暖相迎,跟监狱教育科民警说:“安置好了,岗位定了,下一棒,我们稳稳接住!” 王某紧握着主管民警的手,终于不再颤抖。

每一张释放证明

都是抵达新生的“荔枝”

包含着无数监狱民警日夜兼程的心血

改造之路虽艰

行达新生的“彼岸”

归航之心弥坚

终至心中的“长安”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陈云纪念馆开展学习教育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2、“苏超”热度不退,上海监狱“蓝盾杯”苏北赛区激战正酣

3、第一视角体验监狱民警高温日常

编辑:郭  伟

供稿:白茅岭监狱   陈志蒙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