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崇明 > 文章详情

这位崇明媳妇带阿姨们“C位出道”!

转自:上海崇明 2025-07-04 13:15:26

人因城聚,城以人兴。三岛各行各业的无数奋斗者,为了崇明发展而精耕细作,我们陆续推出“我在崇明,蛮好的”系列人物专访,邀请这些奋斗者,讲述属于他们和崇明的故事,敬献每一位参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平凡英雄。

近年来,在横沙乡活跃着这样一群人,她们热情洋溢,用激扬的舞姿来抒写夕阳之歌。他们进社区、上舞台,为广场舞注入别样活力,更为群众的业余生活带来欢乐。在这一支支舞蹈团队中,总能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或在精心编排动作,或在耐心讲解舞蹈姿势,她就是广场舞老师、社区工作者温晓君。

“把爱好变成职业,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我希望能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更多百姓登上舞台做‘主角’!”从事基层文艺工作十多年来,温晓君带领阿姨们从乡村一路“跳”向更大的舞台,舞蹈俨然成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一排左五:温晓君

“既然决定要跳,为何不去拼一回?”

温晓君的老家在广西,大学时期遇见了值得托付的横沙小伙,来到了横沙,成了一名崇明媳妇,目前是一名在横沙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从事基层文艺工作的社工。

近年来,随着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推进,各地的群众文化活动日益频繁,各类基层文艺团队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组建起来。而温晓君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横沙乡这几支舞蹈队进行手把手辅导,以提升团队和舞蹈作品的水平。横沙乡踏浪舞蹈团成员们提起温晓君,各个都夸赞道,“有些队员年纪大,记性不好,她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教,很有耐心。”

据了解,横沙乡踏浪舞蹈团成员大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爱好者,并非科班出身,且年龄跨度大,温晓君便根据队员身体条件,自编舞蹈动作,特别是对于年纪较大的队员来说,想要完成一些舞蹈动作,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但是,大家从未放弃过,舞蹈队也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去年,在上海市民文化节广场舞大赛中,温晓君带领横沙乡踏浪舞蹈团跻身决赛。“赛事的级别更高,自然要求更高。要想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必须要有创意。我们决定放手一搏!”

说干就干,结合之前的创作灵感,温晓君给广场舞注入了故事情节,并结合阿婆们特有的身段、步伐、动作、姿态等各方面特点,反复设计、编排。考虑到部分队员还未退休,大家就挤出晚上和周末时间来排练,常常练到晚上八九点。最终,踏浪舞蹈团凭借她编排的作品《Happy grandma》,斩获“梦想舞蹈团”称号。

“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这么拼?”温晓君笑着回答:“我性格比较要强,既然决定要跳,就要拼尽全力。”

年幼时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温晓君喜欢跳舞,跟自己年幼时打下的舞蹈基础有关。她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学民族舞,每天跟着大哥哥、大姐姐练习舞蹈基本功。劈叉、压腿……入学后,为了不耽误白天上课,每天清晨五六点起床练早功。“对于跳舞的人来说,一天不练就会倒退,你要台上不出错就得不断练习。”练舞这几年,她慢慢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学舞蹈,哪有不苦的。”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参加全国民间舞蹈比赛,我们跳的是壮族‘板鞋舞’,练习‘板鞋舞’,最大的困难是在训练之初,穿上板鞋还没有默契以及配合度,脚背磨破已是家常便饭。”温晓君回忆当时的情景,“因为刚开始练不太熟练,每个成员的脚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有时还会磨出血,我们就缠上绷带继续练。”讲起个中艰辛,她脸上云淡风轻,似乎从未被任何困难打倒。那一次,她和小伙伴们不负众望,夺得了金奖。

真真切切地融入了横沙

如今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温晓君也一直坚信,做群众文艺工作,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为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她坚持学习,创作编排了不少作品。此外,她还先后参加了“农民村舞群众性活动创新推广培训班”、广场舞教资培训等各类活动,并将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人。“希望能够带着阿姨们,从村里‘跳’向更大的舞台。”

“温老师就像我们的闺女,大家都很喜欢她。”踏浪舞蹈团一名队员感慨地说,“在她的带领下,我们不仅能站上舞台展示自己,更让我们的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来到横沙岛十余年,温晓君早已彻底融入,一口一个“吾里”,和崇明人交流毫无障碍。“横沙生态好,这里的人都特别淳朴,街坊邻里见面总会热情地打招呼,我在这里生活得蛮好的。”温晓君说道。

记者:季佳倩

编辑:陆海华

责编:朱竞华、焦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