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气温不断上升,又到了蛇虫出没的时节,市民外出活动,手上、脚上很可能会因为被叮咬而出现局部皮损,一旦发生“蛇虫咬伤”,哪些情况要及时就医?在没有到达医院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近日,市民田女士在外出游玩时,不慎被蜈蚣咬伤腿部,她第一时间赶往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就诊,由于症状较轻,接诊医生为田女士冲洗消毒伤口,并使用抗过敏药物配合治疗后已平安出院。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肠胃外科及疝外科副主任高铭介绍,夏季是蛇虫活动的高峰期,在户外,市民被咬后,首先不要惊慌,要保持冷静。在有条件且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最好能用手机拍下“作案者”的外貌,方便医生快速作出判断以采取最及时有效的治疗。
高铭告诉记者,目前,崇明地区以蜈蚣、马蜂、蚂蚁等毒虫数量最多,市民被蜈蚣咬伤后,伤口局部可能会出现刺痛、灼烧感并伴随头晕、恶心等症状,而被马蜂蛰伤后,伤口处可能会迅速肿胀、发红。“大家可立即用清水或相应中和剂冲洗伤口,并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伤口减轻肿痛。”
除了毒虫,夏季在草丛、水边等环境中,也时常会有蛇类出没。高铭表示,市民如若被蛇类咬伤,更要保持冷静,切勿惊慌失措地跑动,以免剧烈运动加速蛇毒随血液循环。“首先要迅速作出一个初步判断,辨别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高铭解释,目前崇明地区常见的蛇类包括赤链蛇、黑眉锦蛇、乌梢蛇、短尾蝮蛇,其中短尾蝮蛇是唯一的毒蛇种类。“通常,有毒蛇的头部形状呈明显的三角形,花纹鲜艳,尾部较短粗,而无毒蛇的头部呈椭圆形,颜色比较单一。同时,被毒蛇咬伤后,患者一般有较粗大而深的毒牙痕,而无毒蛇一般咬伤处仅有多数细小呈弧形排列的牙痕。”
高铭提醒,市民被咬伤后,在自救阶段可在伤口近心端5-10厘米处进行绑扎,松紧度以能插进一个手指为宜,每隔20分钟左右松解一次,切勿像影视剧一样直接用嘴在伤口上吮吸,口腔黏膜破损或有炎症者,蛇毒通过口腔吸收会使吸吮者中毒更快。
据了解,目前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在每年都会预备抗蛇毒血清,医生会根据蛇的种类为患者使用抗蛇毒血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以确保蛇毒被完全清除,避免后续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