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一、 病例启示:
神经的“求救信号”如何被听见?
46岁的小李是一位程序员,两年前他的双手小指开始“闹脾气”——先是间断性麻木,后来发展成持续麻木。因为麻木症状持续没有环节,他辗转多家医院,被诊为“颈椎病”“焦虑状态”,直到一次肌电图让神经“开口说话”:
电生理报告显示:
·双侧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38m/s和34m/s(正常值>50m/s)
·肘上下波幅降,伴传导阻滞
·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波幅下降
这些数据如同神经发出的“摩斯密码”,最终确诊为肘管综合征。
图1.神经传导检查报告
图2.A左侧尺神经运动传导肘上传导速度减慢;
B. inching提示肘-轴上2cm处波幅降低传导速度明显减慢
二、神经的“语言”:
肘管综合征如何“开口”?
解剖现场
肘管是尺神经的“狭窄隧道”,当肘关节屈曲时,隧道容积缩小70%,尺神经被拉长如“橡皮筋”。若长期受压,神经会通过三种方式“呼救”:
1. 感觉异常
环指、小指麻木(像戴了“手套”)
2. 运动障碍
手内在肌萎缩,形成“爪形手”(手指无法伸直)
3. 疼痛警报
夜间痛醒,屈肘时疼痛加剧(神经在“尖叫”)
图3.肘管综合征示意图
致病黑话
肘外翻
肱骨内上髁骨折后“骨头长歪”,尺神经被“勒紧”
职业病
程序员、厨师长期屈肘,肘管变成“高压锅”
糖尿病
高血糖让神经“喝醉”,变得脆弱易损
三、电生理检查:
神经的“翻译官”
为什么必须做肌电图?
神经损伤早期,X光、CT可能“沉默”,但电生理检查能捕捉到神经的“微弱呼救”:
·神经传导速度:像测“神经高铁”的时速,减慢意味着“堵车”
·波幅变化:反映神经纤维的“伤亡数量”
·针极肌电图:直接“偷听”肌肉的“窃窃私语”。
四、上海市同仁医院神经内科
电生理中心:神经的“专属翻译团队”
硬核设备
· 丹麦Keypoint肌电图仪:捕捉神经的“心跳”
· 日本光电脑电图仪:定位大脑对神经的“指挥信号”
· 理邦CBS经颅多普勒:监测神经的“血液供应”
开展项目
· 肌电图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F波、H反射、针极肌电图、面神经检查、重复电刺激、瞬目反射、诱发电位等。
· 脑电图检查:提供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等多种检查方式。
·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涵盖球后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颅内段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发泡试验。
肌电图检查就诊攻略
· 检查流程:
挂号→神经内科开单→预约中心预约→门诊5楼神经内科5D肌电图
· 检查前准备:
1.皮肤清洁:检查部位(手臂/腿部)勿涂抹乳液、药膏。
2.穿着要求:穿宽松分体衣物(如T恤+运动裤),方便暴露肩肘/膝踝关节。避免连体衣、紧身裤或丝袜。
3.饮食与作息:前一晚充分休息,检查前可正常进食,避免空腹(低血糖影响神经传导)。
4.检查时间预留: 常规检查约需 30–60分钟(复杂病例可能延长),预留充足时间。5心理准备:神经传导检测:轻微电击感(类似静电刺痛)。针极肌电图:进针短暂酸胀(类似肌肉注射),放松配合可减轻不适。
五、结语
当手麻、无力找上门,别让神经的“求救信号”被忽视。同仁医院神经内科电生理团队,用最先进的“翻译技术”,让神经“开口说话”,为每一位患者定制精准治疗方案。
神经会说话,我们听得见!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供稿:富佳琦、付 饶
审核:刘学源、金爱萍
校审:戴 云
预约就诊请关注公众号:
(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欢迎关注同仁医院官方微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