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在闵行区七宝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毕业”。这些天,幼儿园联合党支部书记、园长丁春燕在和毕业班孩子家长聊天时,多位家长都提到了幼儿园开展的“三公里成长圈”项目——“有一次孩子去七宝老街研学,自己用零花钱给我们买了一份小礼物,这让我们既惊讶又感动。”一位家长如是说。 七宝老街是幼儿园周边三公里内的一个研学点,每到星期五,大班的小朋友就会在老师带领下,来这里开展研学活动,无论天晴还是下雨。“有小朋友告诉我,他最喜欢星期五,因为他在七宝老街上学到了好多连爸爸妈妈都不知道的知识!”丁春燕笑着说。
“1、2、3、4……”走上七宝老街蒲汇塘桥,有的小朋友就数起了台阶。“22级台阶!”“不对!我数到了31级……”于是,老师便提议大家重新走一次,一起来数。随后,有的孩子开始观察桥面石板上的花纹,有的孩子丈量起石板的长宽,自主探究由此生发。
事实上,孩子们回到幼儿园后,这样的探究还在继续。有的班级尝试用积木搭建一座蒲汇塘桥,从而对桥的外观、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有的班级去探寻蒲汇塘桥的前世今生,通过上网搜索、询问长辈,孩子们发现,原来以前的桥上还搭有顶棚……如果遇到一时想不明白的问题,等到了星期五,大家就又能去七宝老街了,有的孩子甚至周末也会拉着爸爸妈妈去老街上“找答案”!
“孩子学习热情被激发的背后,是党员骨干教师带头、全园教师一起努力的结果。”丁春燕说。在“三公里成长圈”项目策划阶段,教师们以幼儿园为中心、三公里为半径,将周边的古镇、公园、博物馆等作为意向资源,逐个走访、调研、洽谈,精选出16个研学点;然后,配套设计出适合中班、大班不同学段的30余条行走路线,并制定了契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培养目标。
如今,以“三公里成长圈”为路径,七宝幼儿园已经构建了“吃在七宝”“住在七宝”“行在七宝”“玩在七宝”“说在七宝”民俗文化活动群——“吃在七宝”,体验家乡传统美食,感受饮食文化;“住在七宝”,了解家乡建筑与居住环境,增强地域认同;“行在七宝”,探索家乡交通与地理特征,深化空间认知;“玩在七宝”,参与家乡传统游戏与节庆活动,激发文化兴趣;“说在七宝”,聆听与讲述家乡故事,传承语言文化。这些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行动+思维”的学习过程,既能让幼儿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又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以前我们教师在开展民俗特色课程教学时,可能是灌输式的,讲的都是教师自己的经验,孩子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而通过我们不断地反思、探索,孩子们在现在的活动中,积累了许多属于他们自己的经验,因此他们的表达更自信了,思维也更活跃了。”丁春燕说。
自2018年以来,幼儿园联合党支部连续8年荣获闵行区五星党(总)支部称号,幼儿园成功入选上海市中小学校党组织“攀登”计划“特色学校”创建单位、上海市“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成果孵化工作坊。在联合党支部的引领下,幼儿园将继续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教育实践成为触及孩子心灵深处、启迪智慧与品德的钥匙,培养具有“传统情、中国心”的七宝智慧娃。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