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篇【NbS暑期学校系列报道】从复兴岛启幕到滨江实践,历史与生态共生的治理典范(链接点此),小编带着大家了解NbS的核心理念、方法及典型案例。本期,小编将会和大家一起沿着“沪派江南”的湿地文脉,学习“NbS与城市、健康”理论,探寻NbS从国际范式到本土肌理的价值活化案例。
理论课程
Theoretical Courses
6月25日上午,NbS暑期学校培训课程聚焦“NbS与城市、健康”主题,来自葡萄牙、中国的两位专家进行了授课分享。
来自葡萄牙特拉斯-奥斯-蒙特斯和上杜罗大学的埃德娜·卡贝西尼亚助理教授认为可持续发展兼具挑战与机遇,NbS能够有效应对城市挑战,解决当下环境问题(如污染、资源短缺)的同时,又能驱动产业革新并创造就业。在应用NbS时,她以荷兰为例,提出要扎根本地自然条件、尊重本土知识与需求、延续本土生态智慧,开展NbS本土化实践。同时,她强调,市民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与利益相关者协作,充分结合利益相关者的实际诉求制定或调整策略,避免技术团队主观判断的偏差。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赵志刚主管分享了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监测效率、优化保护修复效果评估、推动可持续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目前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森林火灾早期预警、珊瑚礁自动识别、物种声学监测等场景,显著提升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效能。
实地考察
Field Trip
下午,授课专家和学员前往漕泾郊野公园和世博后滩湿地公园,漫步其中考察NbS在黄浦江流域的本土化实践,感受黄浦江流域上游“沪派江南”野趣盎然、中游城绿融合共生的实景画卷。
漕泾郊野公园
漕泾郊野公园尊重区域自然生态基底,利用 NbS理念,聚合各条线资源,建立三师联创机制,协调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通过水、田、林、湿、土一体化保护修复与复合利用,有效恢复河流湿地水网、提升了生物多样性,实现水库村从河道淤塞、河流断头到鱼翔浅底、水网交错的蝶变。
乌尔瓦·汗来自巴基斯坦,目前在丹麦的哥本哈根气候中心工作,长期从事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的气候适应与减缓。他认为漕泾郊野公园将退化土地恢复为生态资产,既打造了良好的生态系统、生成了栖息地、改善了空气和水质,又将环境效益与社会及社区效益相结合,如提供开放绿地等,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的多重价值。
世博后滩湿地公园
世博后滩湿地公园位于黄浦江滨江沿岸,充分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作为自然栖息地和水生系统净化功能等功能,构建由“沙砾滩过滤区、植物综合净化区、植物床净化区、梯田过滤净化区、重金属净化区、病原体净化区、营养物净化区和水质稳定调节区”组成的多级湿地净化系统,对黄浦江潮水进行逐级过滤净化。湿地净化系统内带配置不同净化作用的乡土耐湿乔木、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共同构成复合湿地植物群落,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更新与平衡功能,实现湿地生态净化系统的低维护、高效能。
世博文化公园
公园设计体现工业遗迹活化再利用,如保留码头起重机、厂房钢架作为景观构筑物,利用废弃混凝土块砌筑生态护岸,工业铁轨改造为步行道,串联历史记忆点等,保留场地文脉。同时,园内使用架空或半架空的栈道或平台,建立轻干扰的弹性步道网络,注重步道网络与植物高度、密度变化的配合,打造市民亲水、游憩空间。如今,公园已经成为市民体验多样亲水空间、亲密接触自然和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埃德娜·卡贝西尼亚认为上海是一座能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美丽城市。此次参观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她深受启发,认为这种经验做法可为她回到葡萄牙后,开展相关项目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