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水务海洋 > 文章详情

水文化丨说水解字:渑

转自:上海水务海洋 2025-07-02 18:01:13

 “渑”字怎么读?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渑”字有两种读音:

①miǎn 

②shéng

 “渑”字的含义

水部,左右结构。

当读作“miǎn”, 用于“渑池”,地名,在河南。

当读作“shéng”,古水名,在今中国山东省临淄市一带。

这座小城,竟是中国现代考古的诞生地

渑(shéng)水,是古代齐国一条重要的河流,也是齐国历史叙事中不可忽视的地理符号,在史籍中记载颇为丰富。《汉书·地理志》注中记载:“渑水出齐国临淄县北。”这一简洁明了的记述,准确标明了渑水的发源地。《左传·昭公十二年》中的“有酒如渑,有肉如陵”,这句话中的“酒如渑”将渑水作为丰盛酒水的比喻,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将这条河流与丰富、充沛的意象联系起来。

一看到“渑”字,还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渑(miǎn)池。渑池,本名黾池,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的渑池县,原是古代当地的一个水池或池塘,因水中滋生黾虫(《说文解字》:“黾,蛙黾也”)而得名,后来加“水”,作渑池。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曾在此会盟,史称渑池会盟或渑池之会。在这次会盟中,赵国上大夫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表现出色,有关事迹被司马迁记入《廉颇蔺相如列传》,并选入中学教材,两国会盟的地点——渑池因此广为人知。“渑池之会”后来也被泛指为国立下巨大的功勋。

说到渑池,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仰韶文化。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与中国现代考古学先驱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挥铲破土,叩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大门。

1921年安特生与袁复礼(左一)等人在仰韶村

仰韶村遗址坐落在渑池县韶山脚下三面环水的台地上。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孕育了黄河流域影响最大的原始文化——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也是中国年代最久、覆盖最广的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影响远达甘肃、青海、湖北、河北、内蒙古等周边地区,前后历时2000余年。其不仅是中国第一个通过考古发现认识到的史前文化,更填补了当时对于中国到底有没有新石器时代的认知空白。

来源:中国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