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由上海市民诗歌节组委会办公室、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史办公室(上海市浦东新区地方志办公室)、浦东新区作家协会联合指导的 “信念如炬——惠南镇民乐社区红色文学日活动”在惠南镇民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
东方教育时报、浦东作协向居民区、街区党支部代表赠送红色对联书法。这些红色对联书法热忱礼赞中国共产党坚定信念、怀抱初心,带领中国人民走过104周年的丰功伟绩,抒发华夏儿女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怀。
浦东新区区委党史办(方志办)、浦东新区历史研究中心组织将自己编著出版的以《浦东红色书信》为代表的原著类书籍、以 《浦东抗战史料汇编》为代表的史料类书籍及以《浦东红色文化研究论丛》为代表的研究类书籍等红色书籍赠送给惠南镇民乐社区党委。这批书籍将通过丰富民乐社区红色阅读馆中有关浦东地方红色历史的阅读内容,发挥传播革命思想、记录斗争经验、传承革命传统的积极作用。
赠书仪式
当天举行的“历史回响——‘浦东之声’朗诵艺术团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原创诗歌朗诵会”上,艺术团成员以澎湃激情的朗诵表演回溯历史征程,热忱颂扬民族精神。
现场朗诵的9首诗歌均由浦东作协会员创作。《丰碑》《桥》《枪口,请说吧》《枪尖上的婴儿》四首诗歌凸显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在回放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历史场景中,激发熔铸忠诚品格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英雄高梢船》《人性的搏击》《以朱家店名义(节选)》《琴键上的光》《每粒星光都是未完成的诗行》五首诗歌凸显了“烽火岁月、致敬英雄”的主题,通过追溯发生在浦东大地上英勇抗战的壮烈场景,振奋人们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诗朗诵《桥》
诗朗诵《以朱家店的名义》
诗朗诵《英雄高梢船》
这些诗歌构建了一部反映抗战历史、表达爱国情感和革命精神的红色史诗,其中不乏发生在浦东的朱家店伏击战、南渡浙东第一船、抗战歌声第一人黄自、浦东军民勇救美国飞行员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题材,将地方斗争史汇入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叙事之中。铿锵有力的朗诵声和奔放激越的抗战歌声,歌颂为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而英勇牺牲的英烈们。
诗人康永华朗诵了自己的诗作《枪尖上的婴儿》。“抗日战争,虽然胜了,八十年来,却从未听到过来自罪行累累的、侵略者的一句‘反省道歉’。”康永华以“枪尖上的婴儿”这个熟悉的题材写下小诗,“我把那种愤懑的情感化入‘难以安眠’的抗战的英魂,以他们‘血指抓地’的形象、‘还我山河’的怒吼,表达守护国土、守护和平的意志!”诗中有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斥,也有对下一代牢记民族耻辱和民族苦难的谆谆教导。
“在淞沪抗战纪念馆,有一支陈旧的步枪。它没有疲倦地睡去,它还在急促地呼吸……”诗人朱德平的作品《枪口,请说吧!》让1937年的血火记忆重燃。朗诵者张黎明满含深情地表示,希望通过红色诗歌创作与朗诵,让下一代了解过去的苦难,传承历史,铭记来路。
浦东作协会员吕晓红演唱抗战影片《野火春风斗古城》插曲《花样年华》,与全体朗诵团员和现场观众齐声同唱《义勇军进行曲》,歌声满含着爱国情怀、民族气节与英雄气概,久久激荡回响。
“浦东是上海城市建设的热土,也是一片诗歌的热土。”张黎明告诉记者,自己参与了四五届市民诗歌节诗歌创作评选活动,“第一次参加上海市民诗歌节作品评选并获得奖项,让我对诗歌创作有了自信,也由此开启了我的诗歌创作之路。”作为浦东作协成员、上海市朗诵学会理事及浦东之声朗诵艺术团成员,他表示,上海市民诗歌节为普通市民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激发了市民的诗歌创作热情。
此次朗诵会作为“信念如炬——惠南镇民乐社区红色文学日活动”的主体内容,也列为该社区“迎七一·忆初心·担使命——庆祝建党104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