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对于独居、高龄老人而言,一个好邻居往往就是生活中最温暖的依靠。在长海路街道,无数社区志愿者们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友爱大家庭,帮助着身边的人,其中不乏退役军人的身影。
67岁的退伍老兵金长林正是这样一位“社区好邻居”。十年来,作为街道“老伙伴计划”的志愿者和特殊困难老人关爱员,他的名字与社区为老服务紧紧联系在一起,用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守护,诠释着邻里守望的真谛。
紧急时刻,他是老人的“守护神”
有一户纯老家庭,女儿远居外区。金长林服务初始便记录下老人女儿联系方式,为紧急情况未雨绸缪。
去年冬夜,老人焦急来电称丈夫摔倒。金长林心急如焚,披衣便冲向老人家中。到场后,他迅速查看伤势、拨打120同时联系老人女儿、安抚老人情绪、通知居委会协助。所幸,老人经医院全力抢救后安然无恙。
老人出院回家后,金长林依旧持续开展关爱工作,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从生活琐事到精神陪伴,他事事亲力亲为。
资源链接,他是老人的“贴心人”
金长林负责的关爱工作,需要涵盖诸多方面。其中不仅包括日常对老人的精神慰藉,还涉及各类服务资源的精准链接。有一天,一位老人面露难色地找到金长林,表示自己想立遗嘱,却不知如何处理。
对此,金长林立即上报给负责长海路街道特殊老人关心关爱服务的项目组。项目组迅速行动,联系公益律师,为老人详细讲解了处理遗嘱的几种可行方法,让老人心中的大石落地。
不仅如此,金长林还时常担当社区志愿者,定期为社区的孤寡高龄老人免费理发。每次前来排队等候的都是熟悉的面孔,这正是关爱结对的体现。
误解面前,他是老人的“暖心人”
做好为老服务不是易事,关爱之路也并非坦途。在开展公益服务的过程中,金长林也会遭到误解。
在一次看望老人后,老人找不到帽子,怀疑是金长林拿走。虽感委屈,金长林仍耐心安抚仔细寻找,最终发现是老人脱衣时不慎带落。面对此类情况,金长林始终以包容和理解相待,因为他深知老人因年龄和身体原因,记忆力减退、情绪敏感,需要更多耐心与关爱。
平凡坚守,他们是社会的“暖阳”
金长林的故事是长海路街道为老服务的一个缩影。在他的背后,还有无数活跃在街道志愿工作一线的社区“暖心人”。
不论是做志愿者还是关爱员,这些工作看似平凡琐碎,却如潺潺流淌的细流悄然滋润着老人的心田,照亮老人黯淡的晚年。他们日以继夜地坚守,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为广大特殊困难老人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生动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
“谁都会老的。能为老人们做点事,我觉得很有意义。”金长林说。朴素的话语却彰显出一颗真诚服务的心。在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中,他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下一步,长海路街道将进一步完善为老服务体系,挖掘社区优质服务资源,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贴心服务。
文字 | 汤顺佳
编辑 |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