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是最大的流量,真善美永远是最有力的表达”,最近,演员宋佳在“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上的这句真挚的获奖感言持续在社交平台走红。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宋佳凭借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中张桂梅一角斩获最佳女主角,带着演员的荣光,让精神火种在千万观众心中生根发芽。
《山花烂漫时》里的张桂梅热忱、生动,宋佳的表演让她的人格力量穿透屏幕。站在领奖台上,她认认真真用创作经验讲述张校长对自己的影响。“她让我知道了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特别重要,未来我会继续传递下去。”这番对于信仰的感悟并非说教,而是源于对人物深度的理解。“张桂梅老师一路上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她没有想放弃。因为她的初心非常纯粹,这就是她的伟大之处,她是完全无私的。”
演好角色,于演员而言亦是激荡心灵的自我超越,早在2018年,空政文工团著名歌剧演员孙少兰前往华坪女中演出歌剧《江姐》,演出结束后,孙少兰在拍摄校园风光,张桂梅校长小心翼翼地靠近她,把头靠在了她的肩上。“她悄悄地靠近我,是因为我是演她最喜欢的江姐的人,她轻轻把头放在我肩上,是因为她心目中的英雄离她更近,而我此刻是她与英雄灵魂对话的媒介……我不敢动,怕打断了她的思绪,希望她闭上眼睛那一刻真能看到她一辈子崇拜的女英雄。”孙少兰后来在朋友圈这样回忆,艺术与信念,在此刻无声交汇。
对原型的敬畏与理解是一个优秀演员的基本修养。宋佳的表演复刻了张桂梅的外在形象,更捕捉了其内在的神采。她提到初见张桂梅时的细节:“她有特别可爱的一面,我们走错洗手间时,她一直捂嘴笑。纯粹的人身上总有特别孩子气的地方。”这样的观察让她将人物演得鲜活,既有张校长扎根贫困山区的那份倔强,也有她作为普通人的随性与温暖。演英雄角色,最难的不是煽情,而是真实,崇高的人格恰恰生长于最朴素的生活之中。
“我们有创作的能力,我们有能力创造一个作品,一个角色。”说出这句感言的宋佳,道出了演员行业的某种困境与希望。当流量数据追逐商业价值,表演本身往往被边缘化。然而,仍有演员坚持以作品说话,以实力立足。有人发声,有人默默耕耘,让大众有目共睹,演员的底气是能力,一种创作好角色、成就好作品的能力。
这样的信念在优秀演员之间心照不宣地传递。今年的“白玉兰”,同道中人并肩而行、彼此懂得、彼此成就。获“最佳中国电视剧奖”的《我的阿勒泰》中,马伊琍诠释藏族母亲的坚韧,蒋欣在《小巷人家》里塑造市井女性的烟火气,获最佳女配角。角色各不相同,内核却彼此相通——对表演敬畏,对匠心执着。这些演员未必拥有最高的热度,但她们用踏实沉淀换来的演技,赢得了行业与观众的尊重,更为年轻一代带来梦想的启发。可贵的是,她们之间流动着一种动人的默契和欣赏。当宋佳获奖时,摄影镜头捕捉到许多鲜活的瞬间:坐在她身旁的闫妮激动不已,同样入围的马伊琍含笑鼓掌,合作过的钟楚曦眼带泪花为她拍照。这样的惺惺相惜有绝妙隐喻,仿佛一颗璀璨的星点亮了另一颗星,而这片星空因彼此的辉映而愈发璀璨夺目。
“真善美是最有力的表达。”这句话之所以引发共鸣,在于它说出了文艺创作给予普通人的力量。优秀的演员演绎出的角色和故事,不只是供观众娱乐消遣的片段,而是映照现实、点燃希望。观看《山花烂漫时》,观众记住了张校长的伟大,也记住了她作为普通人的真实——她的疲惫、她的快乐、她的执着。很多人因此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前路艰难,但只要坚守初心,平凡人也能创造不凡的价值。类似的影响也发生在马伊琍的《我的阿勒泰》、闫妮的《小巷人家》中,这些作品里的角色并非完美无缺,而且各有困境,却始终向阳而生。观众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汲取到勇气——
那些挣扎在困境里的人,也许会想起未竟的梦想;那些即将放弃的奋斗者,或许会愿意再试一次。艺术并非只制造幻梦,它也为现实注入希望之光。乐见宋佳的发言“出圈”,为大众带来久久感动。烟火人间,平凡如常,艺术的责任,或许正是要让这平凡焕发出不平凡的光芒。
(吴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