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傣语称“勐焕”,被称为黎明之城,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地处云南省西部。这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831.2米,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维持在20.2℃左右,适宜农业生产。芒市近年来通过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区位、资源和生态环境,深入推进支柱产业培育计划,逐步形成了以“特色兴农”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面对我们的采访,青浦区援滇干部、挂职芒市委常委、副市长的王劼,首先和我们聊起的是他对芒市“美食、美景”的感受。
芒市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包括适宜的气候、充足的降水以及高黎贡山余脉的垂直气候带,成为了石斛种植的绝佳之地。正因如此,芒市在2012年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石斛之乡”的美誉,并在2013年荣获“芒市石斛”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多年来,芒市积极采取技术培训、资金扶持、政策扶持等多种方式推动石斛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擦亮芒市“中国石斛之乡”的金字招牌。
德宏江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国涛对我们说,因为看中了遮放镇优质的自然资源,2024年,企业在遮放镇注册成立,东西部协作资金为企业解决了诸多硬件设施的建设问题,让企业没有了后顾之忧,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芒市遮放镇户弄村村口的“村咖”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孕育了遮放镇丰饶的物产,作为一个农业特色乡镇,水稻、鲜食玉米、蓝莓、西瓜、坚果等产业在遮放镇遍地开花。近年来,遮放镇坚持党建引领,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通过招商资源、盘活闲置资源等方式,破解群众“挣钱顾家两难”困局,实现“家门口务工”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遮放镇副镇长唐德胜以石斛产业为例,向我们介绍了,遮放镇如何以东西部协作资金为支持,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振兴之路。
一场春雨过后,风平镇和谐村家家户户美观别致的独栋小院被洗刷一新,与搬迁前的面貌大不相同。这个因搬迁聚集形成的新村庄,用4年时间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倍增”,2024年达到108万元。在沪滇协作项目资金支持下,芒市风平镇易地搬迁安置点产业帮扶项目为搬迁群众带来了“稳稳的幸福”。
据了解,芒市7个搬迁安置村有5个划归风平镇管辖,搬迁人口2.7万人。青浦区援滇干部深入搬迁点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后,确定在搬迁点建设发展特色产业, 并将项目建在搬迁点附近,辐射周边幸福村、和谐村、吉祥村、黎明村4个搬迁安置村,让周边人员实现在“家门口”发展产业和就近就业。
随着东西部协作深入推进,在沪滇协作项目资金支持下,云南芒市风平镇和谐村成功引入了百香果加工速冻建设项目。云南本华农业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朱伟劲表示,风平镇和谐村百香果加工速冻帮扶车间项目作为上海对口帮扶项目,项目建成后,固定资产产权归和谐村集体所有,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推动企业发展、地方受益、村集体受益、群众增收。
和谐村是从芒市五岔路、西山、勐戛等乡镇搬迁而来的村民聚集形成的村庄,村民们都是新邻居,突然改变了原来的生活环境,一开始大家还有些不适应。村里不断地找项目、找资金、找产业,得益于沪滇协作资金为小村庄注入新活力,产业让小村庄兴旺了起来。据了解,和谐村苏亚百香果加工厂为搬迁村的村民及附近村寨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芒市风平镇易地搬迁点和谐村村民申琴先表示,自己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还可以照顾家里,我觉得很好。
芒市风平镇芒别村委会食用菌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采菇、削菇、分类、封装,白松茸、姬松茸等食用菌散发出阵阵香气。这些食用菌将销往昆明、成都、广东、上海等地区。这是由青浦区出资建设的易地搬迁安置点食用菌产业帮扶项目。该项目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的易地搬迁点群众就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增收,从而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为确保农户稳定增收,项目健全完善了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德宏喜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可喜介绍,“老百姓购买我们公司的菌棒,我们公司垫资50%,老百姓出资50%,在回收产品的时候,我们进行对抵对扣。”
芒市风平镇人大主席苏永福介绍说,和谐村的 “逆袭”之路,关键在产业,重点在就业。和谐村创新探索“帮扶车间+”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利用搬迁安置点资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在东西部协作项目支持下建成百香果加工厂和菌菇加工车间,固定资产产权归和谐村集体所有,引进企业合作使用,“党总支+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了村民就近在家门口务工就业,为村集体实现了经济增收。
2023年以来,青浦区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聚焦芒市易地搬迁群众的后续帮扶工作,投入资金在芒市风平镇实施易地搬迁安置点产业帮扶项目,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增收“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芒市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深度融合东部的技术、资金与市场优势,持续推进产业合作。芒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充分运用沪滇帮扶、东西部协作及国家、省、州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芒市特色产业,依托产业发展,不断夯实产业基础,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带动当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随着沪滇协作结对帮扶的深入交汇交融,芒市的特色产业发展集群不断壮大,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内涵不断深化,合作层次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多赢”的良好局面逐步显现。上海青浦、德宏芒市虽相距千里,但是,两地携手、双向奔赴,从全面小康到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沪滇协作书写的动人故事仍在延续。
来源:情义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