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村、民主村、彭渡村实施集中居住后,如何有效推动三村联动发展?村里人口倒挂的情况下,积分制是否可以适用于外来村民?如今自上而下大力推进“多格合一”治理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创新提升乡村治理?……近日,以“共治共享·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为主题,闵行区马桥镇举行了2025年第二季度“人民城市议事厅”基层治理大讨论活动,邀请区、镇、村各级乡村工作者,以及区镇人大代表及群众代表,就该镇乡村治理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
抛出话题,各代表对焦点问题畅所欲言
“人民城市议事厅”由闵行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自2024年1月起,每次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邀请各方代表进行“大讨论”。议事的主体多元化,“商量的人”除人大代表之外,还涵盖不同年龄段居民、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关联的企业、行业代表等。目前,已有超5000人次走进“人民城市议事厅”现场。
马桥镇自2024年以来,持续深入开展“人民城市议事厅”大讨论,不断完善开放、包容、互动、有序的民主协商议事机制,组织相关人大代表、职能部门、居村代表、专业人士等开展议事。在这场聚焦乡村治理的“大讨论”现场,各方代表们根据不同议题,畅所欲言。
马桥镇自2019年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以同心、民主、彭渡三村联动为目标,以“平移+上楼”全域同步推进、三个保留保护村联动发展谋划、积极探索“跨村集中”的马桥模式,积极探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如何推动三村联动发展,几位村书记现场袒露一些想法或“瓶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三个村作为水资源保护区,第一产业比较多,如何把三个村的农业点位串联起来,带动三产让村民致富,还有待研究。”
“和闵行其他地方相比,我们三村的资源不够丰富,三个村之间,资源也有差异,有涵养林资源丰富的,有耕地比较多的,三个村是否要成立一个部门来整合资源、助推区域联动发展?”
马桥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在推动三村联动发展中,镇级层面也作出了布局:该镇在推进集中居住之前,对三个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布局等进行了统一规划,不管是村医务室、老人日照中心等,都是朝着三村共享的目标去发展。在产业布局上,彭渡村的韩湘水博园、民主村的“红美人”柑橘基地、同心村的金家祠堂等,后续经过进一步打造,也能够串点成线,成为比较好的农文旅路线。
在当天的谈论中,积分制也被多位代表提及。据悉,马桥镇的同心村、民主村、彭渡村、旗忠村、友好村、金星村、俞塘村均形成了“一村一方案”,实施了人居环境积分制管理。那么,积分制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是否真正发挥了导向作用?村民对积分制感受度、认可度又如何呢?
现场有村民代表作出了肯定的答复,通过兑换实物的方式,不少村民从积分制模式中享受到了乡村治理的红利。而也有代表提出,积分制是否也能够适用于外来村民?如何鼓励外来村民参与到乡村自治中来?
来自金星村村委会的代表道出了村里的情况:“我们村人口倒挂严重,常住人口3200多人,实际居住在本村的村民就186人,要让外来人口参与到乡村工作中来,是比较有难度的。”为了进一步做好乡村治理,让外来村民参与到村内治理工作中来,金星村开始重视外来村民的生活诉求,“首先,我们要打开心扉,接纳外来村民。”因此,村委会让外来村民参与村民周周会,并通过积分制兑换实物、自留地,鼓励外来村民参与志愿活动等方式,让外来村民加快融入乡村自治工作中来。
此外,活动当天,各位代表还对如何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参与乡村治理,各村在治理中如何降本增效,如何以“多格合一”创新治理模式为抓手、促进形成基层治理合力等话题进行讨论,各自分享建议和经验。
政府发声,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捋清脉络
“搭建这样一个多元交流、多方参与的平台,本身也是共治共享的一个生动体现。而集中化居住后联动发展问题、积分制、网格化管理、外来人口管理等种种话题,也聚焦了闵行乃至全市在乡村治理工作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参加活动的市农业农村委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工作人员认为,马桥在推进积分制过程中,部分村已经有了成熟的模式,值得推广;结合本市其他村的经验,下一步马桥可以探索引入金融企业丰富积分制内容,开展线上积分兑换等。
闵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闵行充分享受到了城镇化的红利。在乡村产业发展上,闵行还是要走好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路。而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人才问题也值得关注,例如此次讨论中提及的如何让年轻人回乡参与到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中来,是需要基层长期研讨的课题。
文/图:贺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