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一”前夕,古美路街道社会组织联合支部委员会再次荣获闵行区“五星党总支部”称号,这已经是这个成立于2012年3月的党支部第八次获得这一称号。
然而,与传统单一单位党支部不同,古美路街道社会组织联合支部的党员分别来自上海闵行区安众青年防灾减灾志愿服务中心、“同一屋檐下”社区服务社等18家社会组织。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松散”的结构,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将个体的力量凝结起来。
走进古美路街道社会组织联合支部委员会,这有14名党员,平均年龄40多岁,可谓个个“身怀绝技”。
其中,预备党员鄢嫣的故事是支部党员投身基层服务的生动缩影。作为上海市闵行区安众青年防灾减灾志愿服务中心的成员,英语出色的她在今年春节参与虹桥火车站春运志愿服务。
她告诉记者,2019年她在自家小区偶然参与到的一次消防演练,成为了她参与志愿服务中心的契机。“当时看到消防员专业的操作和讲解,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心里想着,要是自己也能为大家的安全出份力多好。”
带着这份热忱,鄢嫣系统学习消防抢险、医疗急救等专业技能,如今她与10余位志愿者穿梭于上海的校园与社区,开展逃生演练、AED使用教学等多样化应急课堂。“我们的宣讲内容与时俱进,去年还新增了电瓶车安全隐患宣讲,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提升居民安全意识。”鄢嫣说道。
支部的领航者江海,自2018年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将自身所长融入党建工作。身为上海海上搜救中心海上搜救志愿者总队负责人,拥有十余年水上救援经验的他,不仅在党课中融入“生命至上”的救援精神,更主动将救援艇操作、溺水急救等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课程,走进校园课堂与社区广场。
而支部的“老党员”宋静燕,1986年入党,近40年的党龄让她成为支部的“定海神针”。虽已78岁高龄,作为街道党课讲师团成员,她仍活跃在党课宣讲一线。以张桂梅等生动案例为素材,宋静燕的党课既有理论高度,又充满感染力,“我们党支部的党员每一位都技术过硬。”她骄傲地表示。
一团火
在党建引领下,支部各社会组织发挥专长、协同发力。文体联合会积极组织“风从古美来”文艺表演、广场舞大赛等多场活动,累计吸引超千名居民参与,为邻里互动注入文化暖流;安众青年防灾减灾志愿服务中心则专注应急救援与院前急救,组建由退役特警、医护人员等构成的特色志愿团队进行知识宣讲。而“同一屋檐下”社区服务社正探索养老服务的破局之路,在虹口区试点“物业+养老”新模式,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市场化路径,为居民提供适老化改造、助餐配送等养老服务,获上海市民政局2024年度养老服务创新案例提名。“同一屋檐下”社区服务社主任虞积慧介绍,服务社于2011年在古美路街道成立,历经十余年发展,已从区域化公益组织成长为覆盖上海多区的服务平台。作为党龄2年的党员,他表示:“社区是党建活动的富矿,如今我们正与古美协商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同时关注到青年群体需求,准备通过社区资源搭建青年社交平台。”在党建引领的基层服务实践中,这支队伍既有先锋个体的闪光故事,也有集体协同的治理智慧。而每一项服务创新的落地,都离不开支部对党建机制的深耕与打磨。如今,古美路街道社会组织联合支部委员会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进社区开展服务,建立社会组织重要工作定期汇报等机制,持续增强党支部活力,推动社会组织服务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党支部书记江海对支部的发展满怀憧憬,“随着古美的新兴领域单位不断增加,我们计划制定月度服务清单,推动各方资源深度融合。”在党建引领下,这个“五星党总支部”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基层服务的新征程,为社区治理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