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网络全覆盖的数字化飞速发展时代,我们的生活早已和互联网深度绑定——选课、查资料、社交、购物、求职……当我们享受网络便捷与乐趣时可曾想到,看似平常的“网上冲浪”中可能潜藏无数“暗礁”,你可能已成为诈骗分子眼中的“猎物”!虚假高薪的诱惑、刷单返利的骗局、伪装成亲友求助……不法分子利用你对职场的期待、对生活的热情设下层层套路,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财产损失、信任危机,甚至误入洗钱陷阱。 继安全宝典之后,闵行区融媒体中心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闵行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专班联合推出《反诈典型案例》,通过10个典型案例,拆解网络诈骗手法,提炼实用防范要点,旨在帮助大家掌握防骗技巧、远离诈骗陷阱,青春逐梦路上少走弯路,安心开启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反诈“三不三多”原则 不轻信陌生电话 不点击未知链接 不透露个人信息 多核实转账对象 多咨询亲友意见 多关注反诈宣传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虚假购物类——二手平台诈骗的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被害人想在某二手平台买一台二手笔记本电脑,看到一则配置高、价格却远低于市场价的商品信息。卖家称是急需用钱才低价出售。被害人心动询问,卖家很快回复,还主动添加被害人微信,说在微信沟通更方便。随后,卖家发了一个看似是平台的支付链接,称因商品价格修改,需通过此链接付款。被害没有多想就点击链接完成支付,可付款后却没在二手平台的订单中看到记录。联系卖家,发现已被拉黑,损失5000元。 手法拆解 第一步:引流。诈骗分子通过二手平台发布虚假的货物信息,吸引被害人主动联系。 第二步:人设。诈骗分子假扮二手贩卖商,发布的信息通常都是低于市场价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点击询问,然后添加微信。 第三步:转换平台。通过跳过平台在微信上联系后,诈骗分子会以各种理由,最后引导被害人前往一个新网址进行付款。 第四步:收网。当被害人点击了诈骗分子提供的链接并且付款后,再前往二手平台会发现根本没有操作,此时才会意识到被骗。 易感人群 20岁—35岁,大学生、二手市场活跃用户。 防范要点 一是所有交流、议价、付款环节都要在官方平台进行,切勿脱离平台,使用微信、QQ等第三方沟通,或点击来路不明的支付链接; 二是看卖家信誉评级、交易记录和评价,信誉差或负面评价多的需谨慎;同时,了解商品市场价格,价格过低的商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欺诈风险,可要求卖家提供更多商品细节照片、购买凭证等; 三是交易中不向对方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每位有志在数字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小伙伴们,请一定记住,反诈意识便是护航的重要罗盘,也是帮你识破骗局、守护权益的坚实铠甲。 愿你牢记“三不三多”原则,并将学到的防骗技巧化作日常直觉:收到“账号异常”通知时先核实官方渠道,遇见“速成暴富”神话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面对“甜蜜网恋”时给情感冲动按下“冷静键”。 当警惕成为习惯,诈骗套路便再难有机可乘。也希望你能将这份防骗智慧传递给更多伙伴,大家共同筑起青春的安全防线!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