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宁路街道城运中心联合沪尚回收、门责自律团队,在溪梦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尽管天气多变,但志愿者们的热情丝毫不减,通过趣味互动、现场回收、上门指导等形式,向居民和商户传递垃圾分类知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活动现场:趣味科普,便捷回收
在昌平路街区的溪梦园内,熙熙攘攘的居民有序地站在活动摊位前,垃圾分类志愿者们向过往居民发放宣传手册,并通过“卡片投递挑战”等小游戏,帮助大家快速掌握分类技巧。不少居民在游戏中发现,原来生活中容易被混淆的垃圾(如大棒骨、化妆品瓶等)都有明确的分类标准,纷纷表示“涨知识了”!
沪尚回收团队更是将服务搬到现场:居民带来的纸箱、塑料瓶、旧衣物等可回收物,工作人员当场称重、结算,并指导大家使用“沪尚回收”小程序预约上门回收。刚体验完服务的李阿姨笑着说:“以前总觉得攒废品占地方,现在手机一点就有人上门收,太方便了!”
商户联动:门责自律,分类更精准
活动还特别联合门责管理团队,对沿街商铺开展“一对一”分类指导。志愿者们走进餐饮店、便利店等,检查分类容器设置情况,并针对易错点(如奶茶杯、一次性餐具等)进行讲解。某餐饮店店长王先生表示:“我们每天都会做好干湿分离,但细节上还能再优化。这样的指导很实用!”
居民心声:垃圾分类已成习惯
参与活动的年轻白领小陈分享道:“自从上海推行垃圾分类后,我和室友在家就养成了分类习惯。这次学到可回收物能‘变现’,以后更要认真分!”另一边的牙科诊所内门责自律示范店的金色标牌挂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保洁员刘阿姨的记账本上,可回收物专属收入清晰记录着每月稳定的额外收益,“分类后的纸箱、饮料瓶单独处理,既保持了店面整洁,又增加了实际收益。
此次宣传活动不仅提升了居民的分类意识,更通过“沪尚回收”的便捷服务和商户的主动配合,让垃圾分类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下一步,江宁路街道将持续推广智慧回收模式,结合门责管理强化商户分类实效,共同打造整洁、低碳的社区环境。
(资料:江宁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