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松江 > 文章详情

城市文明市民发言人丨罗欣:街巷深处,城市精神拔节生长

转自:上海松江 2025-06-30 20:23:29

“文明焕新•云间共融”松江区2025年“城市文明开放麦”展演暨“云间文明风尚季”启动仪式日前举行。活动现场,“城市文明市民发言人”登台分享身边的城市文明故事,讲述平凡岗位的不凡坚守,动人的细节与生动的演绎令人心潮澎湃、共鸣不已。今天,让我们聚焦他们的故事,在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中,领略松江作为“全国文明城区”的精神内核与文明风采。

罗欣
街巷深处,城市精神拔节生长

你留意过松江街巷深处的光么?每当晨光揉碎在仓城老街的青石板、午后的阳光斜切过唐经幢的浮雕、暮色漫过G60科创云廊的霓虹时,光晕勾勒出每一个松江人忙碌的身影,投射下的,是文明的影子。这些微光中,也有城管执法人员罗欣的身影。我的故事要从初到王家厍社区时,遇见“治理洼地”开始说起……

党建破局,从“对立”到“对话”

这是一场激烈的议事会。去年,我的中队联合王家厍居委会、物业、商圈管理公司等党支部成立“塘浚路街区议事会”,商户、物业、居民代表第一次围坐一桌。烧烤店老周拍着桌子喊:“装净化设备?谁保证就能有用?”居民李阿姨指着路边的油污直摇头:“这哪是住人的地方?”争吵声中,他们明白:治理不能只靠“罚”,更要“治心”。于是,党员带头蹲点,梳理出问题清单,挂图作战。我和同事每天“泡”在街区,一家家商户走访,把法规讲透,诉求听尽。

共治的种子,在烟火气里发芽

改变从一把椅子开始。针对居民“没地儿歇脚”的呼声,王家厍居委会协调增设了50套便民座椅。安装那天,几位老人颤巍巍递来工具:“这回能坐着看街景咯!”商户们也被动员起来,“惠生活”便民服务队应运而生。修理铺老王免费帮居民磨剪刀,理发店刘哥每月为老人义剪。公益市集开张那天,孩子们在新安装的游乐区嬉闹,曾经的对立化作了笑语。

法治有尺度,治理有温度

我总在思考,执法到底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洞德路一家烧烤店油烟扰民屡遭投诉,老板老周梗着脖子嚷:你们就知道罚!这次,我们没急着开单子,而是请环保部门上门指导,对商业街餐饮商户油烟净化设备安装标准提出专业意见。设备装好后,投诉少了,生意反而更旺。如今老周成了“环保监督员”逢人就念叨:“守规矩才是长久生意!”

我和同事们也逐渐意识到:一个城市的文明,不只是街面整洁、秩序井然,更要看它能不能容纳多元,倾听诉求,回应关切。真正有“厚度”的城市文明,是看得见小事、听得见民声、感受得到善意的踏实与安全。

优化城市建设,点亮城市文明

这一年来,我们共建隔油池,整治污水顽疾;设立限时停车区,缓解“车海之患”;点亮老街路灯,守护深夜归人……曾经的“脏乱差”成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儿童乐园的笑声、议事会上的争论、商户自发清理门前的背影,都是这座城市拔节生长的声音。

今天的洞泾,正在以“大象起舞,精准发力,中部崛起”的雄心姿态,迈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舞台中央。松江正按照市委赋予的“四个区”功能定位,在科技、数字、绿色、城乡融合等方面加速突破。

持续书写好“人民城市”的答卷

如何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我的理解是:在这里,党建不是口号,是商户门前的三包责任书;共治不是蓝图,是老街坊围坐议事的圆桌;文明不是生硬的标尺,是夜市摊主递来的一杯热茶。这座城市,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在每一次耐心沟通、每一次合力整改中,书写着“人民城市”的答案。每当我和我的同事们又一次踏上服务的征程,我们的身影投射在一束束微光里,我知道,那是城市肌理中,比任何答卷都鲜活的墨痕。

编辑:周雨薇

审核:周样波 周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