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世纪阅读 > 文章详情

上图发布X世纪好书丨声动好书:杨烁为您朗读《物理视角读唐诗》

转自:世纪阅读 2025-06-30 20:14:21

声动好书

上图发布X世纪好书

为进一步提升世纪出版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自2024年12月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携手上海图书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启为期一年的“世纪好书”精选书单发布活动。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朗朗动听”栏目,每月呈现一期“上图发布 X 世纪好书” 精选榜,用声音传递文学经典,传播优秀文化,持续为听众、读者开启一场场知识与文化的盛宴。

“世纪阅读”公众号从中精心筛选,今日特别为读者带来杨烁朗读的《物理视角读唐诗》片段。在这里,原本静卧于书页间的文字,挣脱纸张的禁锢,化作灵动音符,于空气中自在流淌,邀您一同感受这份独特的阅读体验。

点击收听

《物理视角读唐诗》片段

一个学物理的人谈诗歌,人们可能会感到惊讶。在我们社会的认知中,会强行把诗歌归入文科,把物理归入理科,而且认定文理之间应该是井水与河水那样的关系,两不相犯。其实,诗来自生活,是一种特别自然的表达方式,每一个人都能感知到诗歌的感染力。若情境合适,人们也无惧从自己的口中飞出诗意的语言。也许每一个张飞、李逵的内心里都藏着一个张继或者李白。其实,李逵和李白之间能有多远的文学距离呢!学别的专业的朋友小时候也是念过几句诗的,长大了,被生活蹂躏久了,许多人就放弃了诗歌欣赏的兴致,但也有少部分人还保持着偶尔读诗的习惯。物理上,我们管这种行为叫惯性。惯性,这是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理论的主角。我们大家一定要尊重惯性,除非您是超人,能零距离刹车。

我们的汉语、汉语诗词,太美了。可是,如果不能跳出汉语用别的语言作为文化背景来看她,您还真未必能理解她有多美。推而论之,如果我们不能从不同的角度,比如以物理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诗歌,我们或许会错过很多动人心魄的作品,因为我们没能发现其之所以动人心魄的理由。以物理的视角看诗歌,可以(下意识地)注意到诗歌中表示的世界是否真实。知道诗人曾真实地观察过他努力要表达的世界,方知好诗何以为好诗。

随手举个例子说明之。试读武则天《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果我们知道看朱成碧同光谱学和视觉有关,而且联系着我们民俗的许多方面,而泪落石榴裙则联系着咖啡环效应,是刑侦学、印刷术等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我们就会相信武则天借助此诗所传达的情感之真切所在。一切的真实,都是合理的。

有人说读诗不要去较真,艺术玩的就是虚构,艺术的本质就是创造。然而,我不太相信那连常识都不放在眼里的虚构能有什么艺术的价值。那些能够刻入文化基因的诗作,即便是唐诗这种千年以前没有自然科学的时代的纯文字产出,也体现作者超乎寻常的观察自然的能力,令人惊叹。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他们只想着把情与景尽可能忠实而又优美地表现出来,应该没想到有一天学问还要分成理科与文科,估计他们也不太会赞同理科的人不会写诗,而写诗的人可以不会推导公式。唐朝的诗歌中没有数学公式,是因为那个时代没有数学公式而不是诗人或者诗歌与数学公式犯冲。数理巨擘哈密顿一辈子都在努力当个诗人,而大文豪歌德还是一流的科学家,这才是文化的常态。

读者朋友如果耐着性子读完了这本书,应多少能接受“物理固自然”的理念,欣然习练用物理的眼光去看世界,也会相信这世上的华章藻句必然闪烁着理性的光辉。诸君心中文理藩篱拔除,则文理兼通指日可待。吾中华少年们,这世界上有祖宗留下的优美唐诗,还有揭示大自然之奥妙的物理学,二者一并馈赠与汝,君家何其幸运也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谁说二者不可兼得,有量子力学叠加原理罩着呢!

声音演绎

杨烁

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新闻主播,现担任早间新闻节目《990早新闻》、《清晨新闻》主播。曾获首届SMG“名优新”播音员主持人奖、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首届“金牌主播”十佳广播播音员奖等奖项。

  //  

相关荐读

《物理视角读唐诗》

曹则贤 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唐诗是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是唐代以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精神食粮。如何阅读唐诗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本书从物理学的视角解读唐诗中的一些名篇佳句,在讲述物理知识的同时阐述人情即物理的道理——那些深入人心的写景抒情喻事佳句一定是合理的。 本书收录可引发物理阐述的唐诗43篇,是作者运用物理解读文化的首次尝试。

丨作者简介丨

曹则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物理学咬文嚼字》《云端脚下》《量子力学——少年版》《相对论——少年版》《一念非凡》《得一见机》《惊艳一击》《磅礴为一》《军事物理学》《黑体辐射》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