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午后,在杨浦大学路,稚嫩而坚定的童声从书店里传出,讲述着红色家风的故事,引得路人驻足……这并非一场普通的读书会,而是“家+书屋”安家于此后街区生活的新日常。
短短700米的大学路,如今在书香浸润下,成为整个社区的“共享客厅”。在这里,书店不仅是安放精神的宁静角落,更成了链接邻里、共话家常的暖意空间,为基层治理写下了充满人文温度的生动注脚。
“家+书屋”落户
为邻里温情注入新动能
大学路的故事,正被一群孩子书写新篇。
在“移动的文明家风馆”巡展活动中,来自二师附小北校的“小小文明实践家”们化身文明使者。他们围绕“红色家风、廉洁家风”等主题,以稚嫩却坚定的童声展开宣讲,将文明家风的力量传递给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不远处的一场亲子创意展演上,孩子们身着由废旧材料和大学路商铺logo设计的环保时装,与父母携手走秀,自信地展示着兼具时尚感与环保理念的创意作品。
这些温馨而富有创意的场景,是近日由杨浦区妇联与五角场街道共同启动的“家在书屋,暖在邻里——大学路15分钟美好生活圈共建行动”的生动缩影。自“家+书屋”家庭教育新空间项目推出以来,大学路生活圈内的6家书店及文化空间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亲子家庭成长的文化乐园。
这不只是简单的挂牌,而是一次深度的资源整合与功能再造。在启动仪式上,一个多元力量组成的“后援团”正式亮相:“老杨树”导师、“家+”故事妈妈、“小小文明实践家”宣讲员纷纷受聘上岗,为“家+书屋”注入了强劲动能。
“家+书屋”的落地,让书店的功能不再局限于阅读和售书。悦悦书店店主罗红说,书店会根据居民的需求,发挥附近高校的资源优势,常常举办关于家风家教、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读书会。这些活动海报会第一时间发到小区微信群,吸引亲子家庭参与。“小小文明实践家”志愿团甚至在书店门口办起了文明养宠“童”声议,邀请路人分享养宠趣事,在欢声笑语中传递“牵好绳、清粪便”的文明养宠理念。
“家+书屋”就像一个纽带,将妇联的组织优势、街道的治理平台、书店的文化资源以及家庭的内在需求紧密联结起来,激发居民的“社区主人翁”意识。
书香沃土
一个为“家”准备好的街区
“家+书屋”之所以能在大学路枝繁叶茂,离不开这片早已被书香浸润的沃土。
几年前,面对大学路商住混合的“硬冲突”,五角场街道的“百脑汇议事堂”平台通过多方协商,最终决定优先引进安静的文化业态——书店。
从第一家二手书店的成功入驻,到如今形成拥有7家特色书店的文化街区,大学路用文化“软力量”化解了治理难题,也为更深层次的社区共建打下了基础。大学路街区党支部书记潘佳玮成了书店的常客,在与店主和读者的闲聊中,她敏锐地捕捉着居民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扮演着社区与书店之间的“联络员”。这种良性的互动,为“家+书屋”项目的无缝植入创造了绝佳条件。
大学路上的创智坊社区睦邻中心,也一直与大学路上“家+书屋”互动,培育周边故事妈妈骨干去“家+书屋”开展绘本公益活动,鼓励“小小文明实践家”成为大学路的书香推荐官。
“家+书屋”
让“睦邻门”成为文化“连心门”
在大学路街区的一角,有一扇被彩绘装点的“睦邻门”,它曾是分隔两个小区的墙,后经协商被打通,成为社区共治的象征。
如今,大学路上的七家书店,正如七扇敞开的“睦邻门”,让邻里之间走得更近了。而“家+书屋”项目的深入,则让这扇门变成了通往彼此内心的“连心门”。
在这里,文化的边界正在消融,并渗透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朵云书院开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教学楼里,不仅服务学生,也向周边居民开放,店主甚至计划与社区共建,推出托育服务,解决家长周末来书店进修时“孩子去哪儿”的难题。
孩子们更是这片书香之地的最大受益者。一位参加亲子创意展演的妈妈欣慰地表示,孩子就像在书店里长大一样,大学路上的七家书店成了一家人饭后散步的必选。
从涵养人文气息的“文化营造”,到如今以“家+书屋”为抓手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价值引领”,大学路的治理探索层层递进,让文化空间真正成为居民生活、社会交往的汇聚点。
未来,大学路将继续深化“家+书屋”的作用,以“家在书屋,暖在邻里”品牌为抓手,将文化、文明与温情融入街区的每一个角落,共同书写大学路美好生活的新篇章。那扇曾经的“睦邻门”,正在书香中,真正成为通往整个社区的“连心门”。
文字丨沈莹
图片丨沈莹
视频丨杨镏箐
编辑丨吴百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